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产品  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来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工业机器人来啦

  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当年,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销售达到7500台,其数量是前24年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

  其后的4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继续呈现高增长态势。国内需求量大增,形成对国内、国外产品一并通吃的局面。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粗略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机器人2.34万台,同比增长130%;进口金额5.28亿美元,同比增长69%。2011年进口机器人3.8万台,同比增长62%;进口金额8.6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4%。

  2011年的中国市场,被称为工业机器人增长的爆发年。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邹涛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库卡在中国的机器人销量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今年一季度以来,虽然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但仍然有一些公司延续了高增长态势,一些产品还供不应求。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今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7.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0多万元,同比增长37.45%。

  上海东芝机械有限公司控制机器部的胡志伟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今年一季度在中国的发货量为20台,比去年情况要好。日本的那智不二越(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刘晓东对记者说,今年以来,每个月的发货量比去年高很多。

  作为现代工业智能化的产物,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与使用,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发那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制造的巨头。2011年,其工业机器人的销量突破25万台,同年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400台。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拓展,最早始于外资企业。1997年,发那科机器人进驻上海;2000年,库卡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早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主要在汽车领域。上海通用汽车、广州本田等,发那科机器人是主力;而德国大众、奔驰、宝马等汽车公司,则青睐于库卡。

  十年前,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并未成气候。到200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刚超过3500台。但这个数字到2008年就一跃而成为3万台。工业机器人在搬运、焊接、装配、喷涂、涂胶等生产环节的广泛应用,使得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也有了施展抱负的空间。

  新松背靠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在2009年上市,目前是国内主板惟一的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2011年新松机器人的销售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42%。和年产量5000~10000台、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的国外大型公司相比,新松显然还属于后起之秀,但从国内整体行业状况来看,以新松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发展快、亮点多。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机器人业务开展时间不过4年,但已经与比亚迪、珠海格力等企业合作推广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并与广州机床厂、上海第三机床厂等多家国内机床厂家展开合作。今年4月,广州数控在广州番禺区投资4.5亿元新建产业园区,占地17万平方米,建设期为4年,主要生产工业机器人和精密电动注塑机等数控设备。其中工业机器人达产后,预计年产量将达2000台/套,新增产值2.6亿元。

  与此同时,国外企业也在力争本土化,以加强与国内企业的竞争。2011年12月,发那科公司总部的产业用机器人新工厂正式投产,月产能将达到5000台,是以往的2倍。据悉,该主体组装工厂占地总面积为4万平方米,部件加工工厂占地1.5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工厂。稻叶善治总经理表示,机器人的世界需求正不断增长,公司将整顿生产体制,全力满足世界需求。针对中国市场,发那科在上海有2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主要用来二次开发,进行一些技术研发、应用实验、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以及备件服务等。

  另一些外资企业则正在考虑本土化。邹涛表示,从国外进口机器人会涉及到运输成本和交货期等问题。因此,从长远看来,外资企业的本土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实现本地化还不太可能,很多零部件还需从国外进口。

  那智不二越也认同这种逐步本地化的思路。刘晓东表示,现在公司的产品都是原装进口,希望将来能够本地化,不过最早也要在明年以后。与发那科同种类型、相同应用领域的产品相比,那智不二越的价格与之互有参差,希望将来能借助本地化提升竞争优势。

  2007年,当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行业以外的应用达到半数的规模时,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特征就开始显现出来。其制造商群体,也成为制造业的一个新势力。

  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群体在生产、营销、推广方面的运作开始相对独立,形成一个整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营销方面来说,以前的产品推广,主要是跟随客户行业的展览会来开展的。比如到汽车行业推广产品,就参加汽车展;到铸造行业推广,就参加铸造展;到焊接行业推广,则参加焊接展。2012年6月刚结束的第十七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就展出了174台机器人。库卡已经是连续第七次参加该展会了,在126平方米的展位上,向观众展示了库卡运动控制系统KMC、数控系统KU鄄、库卡自适应补偿打磨系统,并推出了kukaMyArc弧焊包针对金属工业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发那科机器人则在17个合作商的展台上展示了27台机器人;广州数控也在全国转战,从南京的机床展到广州的自动化展,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不过分散参展,毕竟比不上整合的力量。因此,当专业性的机器人展一经推出,便赢得了制造商们的青睐。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海东博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12中国(上海)国际机器人展览会暨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将于7月3~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报名的企业很是踊跃,沈阳新松的参展面积为180平方米;广州数控参展面积218平方米,产品14种。发那科的参展面积为108平方米,有8台机器人,分别有焊接、搬运、去毛刺、检测等工艺应用于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库卡的参展面积为60平方米,展出库卡运动控制系统KMC以及数控系统KUKA.CNC。那智不二越的参展面积为120平方米,包括视觉传感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产品。

  东芝将有5台机器人展出,参展面积54平方米。胡志伟还特地介绍说,有一款产品是去年年底刚刚开发出来的,这次是首次在中国展出。这款产品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比东芝的其他机器人价格要低将近一半。目前,这款产品在日本卖得很好。他还说,东芝主要是生产应用到电子、搬运、组装等行业的小型化产品,与发那科、abb、库卡的产品有差异。

  “只需要两年工资的投入,就可以获得一台24小时连续工作的高效率机器人。”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佳的这句话,代表了他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位。

  十几万元一台的机器人,前十年对于中国客户来说,确实价格不菲。2001年,广州工业机器人仅电费一项支出就高达近800元,比当地农民工高20%。但是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以2001年不变价格计算,农民工月工资在2010年达到1383元,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多。相比之下,工业机器人的价格不升反降。现今机械手臂的价格已经是20年前的一半。因此有关人士预言,再过几年只要设备与辅助设备的售价持续降低,工人薪资成长的趋势没有改变,亚洲地区使用机器人进行生产自动化必定是无法避免。

  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当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达到4万台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成为了硬道理。而制造商群体,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工业机器人网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