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资讯  新闻

【三秦都市报】“智”汇电网“创”领光明 国网陕西电力追赶超越浇灌创新沃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三秦都市报】“智”汇电网“创”领光明 国网陕西电力追赶超越浇灌创新沃土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每个时期的劳模都是正能量的精神符号和力量的化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被赋予着越来越多的精神内涵和意义,但无论是比表现还是比贡献,无论是讲精神作用还是讲经济效益,劳模的核心价值都是始终不变的。5月5日,陕西省总工会“疑心聚力追赶超越”新闻采访团第一站走进国网陕西电力创新工作室。该活动旨在展示国网陕西电力劳动模范和一线职工创新成果,在职工中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发挥创新基地、创新团队和专业带头人作用,激发职工创业创新的热情,让全社会更加清晰细致的了解职工创新工作新亮点。

  当天,国网陕西电力组织其中的宝鸡公司周红亮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西安公司南海劳模创新工作室、铜川公司炳勤劳模创新工作室、汉中公司明涛·赛诸葛劳模创新工作室、国网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王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五个创新团队代表,用工作场景再现的方式为中、省媒体和与会人员展示了他们《攻坚克难》、《永远在路上》等的创新成果和感人故事。

  电缆沟道监测机器人采用仿生技术,可遥控进行电缆沟道内巡检工作,运行时自动适应沟道底部凹凸不平的恶劣环境,能够轻松通过巡线人员难以行进的狭小空间,满足沟道内温湿度、有毒气体监测、测距等要求,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将视频传回地面控制端,安全高效的为巡线抢修提供第一手资料。

  自从加装了研发的电子标签后,只要拿着掌中宝对着标签一扫,整条线路的详细信息就全显示出来咧,极大方便了巡视抢修等日常工作。

  2011年12月,西安供电局电缆运检室成立了以陕西省劳动模范南海命名的劳模工作室。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以“三‘多’一勤、三‘能’一钻、三‘学’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方法,解决了多项电缆技术、施工难题,研发出多项创新成果:RFID技术电子标签、沟道巡线千伏电缆外护套剥切器、110千伏电缆绝缘打磨机、电缆反应力锥剥切器、绝缘剥切刀、聚四氟乙烯带绕带机等先进设备。共获得各类科技进步成果奖31项,获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授权专利12项,在国际、国内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35篇,编制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等标准16项。

  该团队曾赶赴云南、深圳、成都、杭州、郑州、珠海等十五个省市进行电缆技术交流工作,2008年更是踏出国门远赴越南完成132千伏大截面电缆安装任务,2009年受邀完成马来西亚民都鲁联合循环电站275千伏电缆安装工程。

  2013年-2014年,南海劳模工作室发扬连续奋战、敢拼敢战的工作精神,先后完成西安市重点工程项目——南二环架空线落地改造工程和环城南路架空线落地工程,用优异的施工质量为西安市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再添光彩。

  在铜川,提起陈炳勤,听到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而说起他一手打造的“炳勤创新工作室”,那更是一块金字招牌!那么,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输电线路检修一线的他,究竟是如何成长为“发明大咖”、“工人教授”的?他所带领的团队,又是怎样荣获“陕西省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多项荣誉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

  风筝一旦挂到高压线上,它可是线路安全的定时炸弹,威胁到数十万人的用电安全。要摘掉风筝,就得爬上30多米的塔上,还得到单根导线米,绝缘杆这么短,怎么够得着!这时他研发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的“带电去除导线异物装置”双保险钩,通过这个法宝保险钩交替上塔,就确保了检修人员在铁塔上始终处于受保护状态。如今,十个炳勤创新分工作室已在铜川大地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在干事创业的时代大潮中崭露头角,在创新创效的大道上一往无前、永不止步。

  据悉,“炳勤”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由国网铜川公司输电线路专业标志性人物——国网公司特等劳模、高级技师陈炳勤领衔,汇聚着输电线路技术骨干、英才的团队,在输电线路领域践行着夸父逐日的精神,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筑梦起航,履行着遵章守纪、履职尽责的理念,破解着一项又一项的难题,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故事。他们追逐着几代输电人的梦想,努力超越、追求卓越,迸发和传递着“创新能量”。

  “炳勤”创新工作室的成立,为一线优秀技能人才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交流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集学习、工作、改进、创新于一体,具有娴熟的岗位技术能力、高超的发明创造能力和自主的创新能力的精英团队。

  工作室团队设计加工更换330千伏线路合成绝缘子连接挂钩等46项QC成果荣获省电力行协一、二等奖;带电更换330千伏绝缘子机械臂技术应用21项成果荣获四小成果、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同时还有双钩防脱保险装置等十项成果获国家级专利。

  宝鸡电网承载着宝鸡地区工农业生产和陇海、宝天、宝成、宝中4条电气化铁路安全供电的艰巨任务。周红亮,他是一名普通的巡线年来,他坚守秦岭融冰站,为巡线踏遍大秦岭的山山水水,他曾穿坏了30余双胶鞋,磨破了20套工作服,他爬过山的高度相当于200座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他也曾收获了满满的荣誉,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公司特等劳模、中国好人!2014年以周红亮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

  “塑料袋随风刮到高压输电线上,就有可能导致短路停电,我们可不可以发明一种机器人,安装在输电线路上,一按……呜呜呜,就代替我们爬高就低清除掉这些障碍物了呢?”

  当然啦,我都试验了好多次了,不仅高效而且安全,我可是借鉴的人类攀爬的原理设计,咱创新工作室的专家给了好多改进建议呢!

  我是想咱这线路一到夏天温度和符合特别高,不停电处理节点发热工作难度大,我想咱每次为啥老用手拧销栓,能不能做个遥控的?

  一次我坐车,手被窗玻璃夹了一下……于是我把这汽车玻璃一键升降的原理用到我这遥控分流器上来了!

  遥控式分流器的发明,一下将作业时间从原来的50多分钟缩减到10分钟,他们成功处理38次接点发热故障,多供电量达142.5万千瓦时,这项发明还被陕西省电力公司推广到西安、渭南等兄弟单位使用,效果良好。

  该工作室聚集了陕西省电力公司宝鸡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专业的8名高精尖核心人才,主要承担着输电运检专业创新项目级课题的孵化、研发和推广。同时,工作室以整合职工技术创新,聚焦专业难题为平台,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优化整合团队创新优势,探索构建“威客悬赏、星级晋位”等“四位一体”工作室创新模式,充分调动年轻职工创新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实现输电专业一线岗位高技能的经验再综合、再融合、再深化。

  为有效缓解结构性缺员、管理人才短缺带来的工作压力,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全面创新活力,提升队伍素质,促进企业发展,汉中公司依托“两汉三国”地域文化特色,集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优势兵力”组建明涛·赛诸葛职工创新工作室,主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电网建设、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发挥成员身处基层和一线的优势,结合各自专业工作实际,为企业解决员工共性问题等提供解决思路,协助企业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以业务提升促进管理提升,是首家解决基层县级供电公司的综合管理问题的职工创新工作室。

  在创建过程中,该工作室把创新工作与主营业务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统筹推进。通过遴选员工,任务分解,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通道,为企业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企业业务提升的重要基地,为企业主营业务提供技术保障;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领导班子的智囊团,为企业各项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不断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县公司管理水平。

  创新不是科技人员的专属,一线职工的创新力量不容小视,点滴“小”创新成果形成聚集效应,从而推动企业“大”发展。该创新工作室采取“不拘一格,万众创新”的工作方式,发挥、调动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创新潜能,广泛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建立了绩效积分库,分档考评定收入;建立微信短信MAS,供电信息早提示;建立“五级四梯层”,员工晋升不用愁;建立服务导游制,客户用电省心省力等20多项创新成果,满足了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成才的需要。

  王森,仅从外表来看,怎么也不会把他和一个主持国网公司众多重点科研项目的带头人联系在一起,而熟知他的人无不刮目相看,王森和他的团队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为西北乃至中国特高压、接地网等专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王森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自主创新成果个电网接地工程技术实验室。王森同志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两届(首批)国网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专家、国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物、中电联电力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电工匠”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正如王森所说,“有没有一种事业会让你一往无前的为之奋斗一生,我们正享受这样的事业!”王森和他的团队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接地阻抗测试方法及相关测试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大大降低了因接地原因所导致的电力事故停电概率,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就是这样的一项成果,在电网行业整整探索了几十年,王森和他的团队用这个业内相对冷门的科研成果温暖着千家万户,为坚强的电网支撑起牢固的盾牌。

  王森创新工作室还承担了西成高铁陕西段六个变电站的所有试验项目,前期的试验成果在此次工作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为西成高铁的顺利通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王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科研人员,他们攻坚克难、众志成城,大量数据计算,反复论证,推倒重来,丝毫没有减弱这个团队的意志,反而在不断钻研过程中,练就了这个团队钢铁般的意识。接地材料选型行业标准,在上千个日日夜夜的论证中制定出来,这项行业标准将引领着中国千万家接地材料生产与使用企业为电力系统中的接地装置安全保驾护航。

  为拉近创新与青年职工的距离,宝鸡换流站“付纪华”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个人“小细胞”活力,创新管理思路,修订完善《宝鸡换流站创新管理实施细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设立“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设备安全”的创新工作本质目标,充分利用站内“先锋”QC小组和“蓝精灵”QC小组“小、实、活、新”的特点,在值内组织开展头脑风暴大讨论,树立“问题是良机、要敢于面对;困难促成长,要勇于挑战;成绩是拐点,要勤于反思”的理念,积极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契机,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用创新激发职工潜能。

  国网陕西电力公司始终高度重视职工创新工作,该公司党组大力支持,公司工会统筹谋划,各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公司系统已经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广大职工踊跃参与的创建格局。公司系统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每年为每个创新工作室平均拨付1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助推创新工作室创新活动的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劳模效应,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成为激励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加油站”。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已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70个,其中,省总工会命名的15个,国家电网公司命名的3个,公司命名的33个;创新工作室创建实现了“单位全覆盖、专业全覆盖”。其中“炳勤创新工作室”荣获陕西省首届“十佳“职工创新工作室和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吴小平创新工作室”荣获陕西省第二届十大质量人物。各创新工作室先后荣获国家级成果7项,省部级成果近297项,获得专利170余项,在各级专刊发表论文95篇,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

  “周红亮创新工作室”初成立时,大家很是疑问,“一群普通职工组成的工作室,怎么看也和高科技沾不上边呀!“整天研究这些,会不会影响大家的本职工作?”然而,随着一款款“神器”的推出,一个又一个人才的出现,当初对创新工作室的质疑,逐渐变成了惊呼,大家都想问,这个工作室为什么总能研制出大家最需要的产品?

  在周红亮的带领下,一件件充满奇思妙想的工器具被研制出来,这些年广泛应用于宝鸡地区的输电线路智能线路清障精灵“小黄人”,就是其中之一。输电线路难免会受异物影响,比如风筝、塑料袋等,这些异物可能会导致线路跳闸故障。周红亮带领工作室成员,从攀岩运动中受到启发,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模拟人类攀爬动作的机器人,并在其身上安装了锋利的刀片,使其可以实现在高空导线上越障和清除异物。周红亮等人还给机器人画上黄颜色的形象,从此“小黄人”的名字就传开了。有了“小黄人”,清障工作变得轻松许多,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在创新工作室创建工程中,陕西公司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采取了抓典型、分类型、创文化、搭平台、全保障的做法,全力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成效显著。采取少而精的方法,着重打造一批像“二的高质量,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创新工作室,对一些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集聚效应、品牌效应、辐射效应的进行重点培养,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劳模的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特长,将劳模领头人划分为技术创新型、岗位创新型、传承授业型,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搭建发挥劳模作用的多种平台。如“刘健劳模创新工作室”、“周红亮劳模创新工作室”;注重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理念打造,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室文化,促进了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价值观在工作室落地。如南海劳模创新工作室提出“克‘难’攻坚,技‘海’争流”。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不局限于一个专业,一个班组,而是注重团队理念,发挥创新工作室的团队集聚效应。以一个技术带头人命名,以一个部门为基础,为该部门所有专业的员工创新、培训教育、技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如“豆河伟创新工作室”、“李军创新工作室”。

  爱一行与精一行有着本质的差别,更多的是需要养成长期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善思集智的优秀品质。“闫大海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始人秉承:“任何形式的创新是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将之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工作又快又好的开展”的创新思路,在不断探索生产实际的过程中,从实践中出发,全面建立工作室“五步工作法”,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了一个智慧积累和创新的摇篮,更在班组范围内形成了人才引领提升的沃土。他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闫大海巡视工作法,将线路巡视工作重点、难点汇集其中,由浅至深,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全面在输电运维班推广应用,收到了职工培训的良好效果。

  陕西公司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引领下,破解难题,创新成果层出不穷。陕西公司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荣获陕西省职工科技节职工发明创造、技术改进、五小活动、先进操作法等129项。在每年开展的职工技能比武、重点工程劳模竞赛、群众性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表率作用,提高了职工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搭建了技术创新、技术交流的良好平台。

  不少“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还创造出“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等培训方式,使团队迅速得到成长,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900多人,荣获陕西省杰出和十佳能工巧匠4人,优秀创新人物4人。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聚集了一批业务和技术骨干,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难题,动脑筋、想办法,攻坚克难,成果频出,提高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全总、省总的要求还有差距。该公司将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在创新工作室持续建设、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方面下功夫,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和助力陕西追赶超越作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