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产品  冰箱

它是造冰箱的鼻祖共吞并400家同行入华33年被国货修理成低端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5-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它是造冰箱的鼻祖共吞并400家同行入华33年被国货修理成低端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一份统计报告,伊莱克斯冰箱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不足2%,欧洲人也无法想象,这个来自瑞典的百年品牌,年销售额曾千亿的家电公司,冰箱品类跟中国的康佳冰箱在同一级别。

  在1923年,北欧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两个毕业生,为了拿到他们的书,蹲下来动手制作制冷机器,没想到最后鼓捣出世界上第一台单压吸收式冰箱。

  这台冰箱恰巧被伊莱克斯的创始人温尔格林收入麾下,在1925年伊莱克斯推出了首款冰箱——Model D ,而在此之前,温尔格林自己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吸尘器。

  此后伊莱克斯在整个五大洲攻城略地,连续吞并400家白色家电和小家电的同行,几乎欧洲各国都有工厂。

  在2004年就“司”生已经达到了,实现了160亿美元年营业额,全球市占率25%,10万名员工,成为欧洲最大的家电企业,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电器公司,更是仅次于美国惠而浦的全球第二大家电厂商。

  而彼时,美的电器收入只有192亿元,海尔股份153亿元,格力电器是138亿元,跟伊莱克斯相比望尘莫及。

  但是在亚洲,尤其是是东亚地区,则成了伊莱克斯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最终也成了伊莱克斯耻辱的“滑铁卢”。

  首先伊莱克斯对日韩市场望而却步,日韩凭借廉价的制造成本和先进的电子科技,打趴了欧美一票家电公司,而且日韩人民对民族品牌持有深厚的本土情节,伊莱克斯进入后叫苦不迭,市场空间极其狭窄。

  于是伊莱克斯把目光投向中国,早在1987年伊莱克斯就看好中国进入市场,不过直到1997年伊莱克斯家用产品公司才进入中国。

  因为伊莱克斯想先了解中国风俗民情和消费方式等社会文化因素,再让消费类产品进入市场。虽然伊莱克斯决定依次推出小家电、冰箱压缩机等产品,等熟悉中国市场后,再让大家电进入市场。

  1998年,正当我国冰箱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之际,伊莱克斯冰箱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在深入的市场洞察基础上,伊莱克斯打出了多个接地气的广告词,仅半年时间销售增长300%,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五位,出尽风头。

  只是伊莱克斯自己晓得,业绩是靠高额的返利、控制成本和低价策略催肥的,前三年就亏损了6000万元,而且好端端的欧洲百年伊莱克斯品牌,竟然在与中国本土品牌平价竞争。

  2003年后伊莱克斯中国区换帅,新官上任想要把伊莱克斯提升到高端,但走高端路线已经得不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同了。于是摸摸鼻子又重新回到低端价格战的老路。

  2009年伊莱克斯关闭长沙冰箱厂,等于伊莱克斯总部彻底放弃中国市场。因为为降低经营成本,伊莱克斯开始找国内家电厂商代工贴牌合作,由于量小,只能跟一些中小型厂家合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在渠道端,伊莱克斯又与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商进行独家包销合作,将品牌出租给零售商,彻底“轻资产模式”运营中国市场,挣一点旱涝保收的小钱,彻底熄灭中国市场的梦想。

  今年一季度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前十大冰箱品牌已没有了伊莱克斯的名字,第十名的市场占有率是2%,这也就意味这伊莱克斯中国市场占比低于2%。

  不仅如此,伊莱克斯也失去了全球第二的光圈,2019年收入仅为1190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920亿元,而同期中国本土品牌美的、海尔和格力营业收入均超过了2000亿元。

  2014年伊莱克斯甚至还要出价33亿元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旗下的家电业务,成为美国市场家电龙头,结果被美国司法部叫停,通用家电最终被中国的海尔揽入怀中。

  对比不难发现,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成本高,本来应当采取高端策略,结果伊莱克斯跟中国品牌一样采取降低成本、低价促销模式,以至于亏损到自乱阵脚,加上伊莱克斯中国区总裁频繁更换,市场政策一变再变,最终无法提振,只能沦为小众品牌收场,贴牌和包销也是意料之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