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资讯  行业

天际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天际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六氟磷酸锂及新型锂盐、添加剂产品,包括双氟代磺酰亚胺锂、二氟磷酸锂、草酸二氟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等及氟化盐系列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可分为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大类。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的嵌入和脱嵌来完成充放电的过程。作为四大材料之一的电解液,在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输送能量的作用。电解质是电解液的核心组成部分,六氟磷酸锂是主要电解质材料,目前从对电解质的性能要求来看,六氟磷酸锂综合性能最好。六氟磷酸锂主要应用于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及数码、照明系列锂电池等产品中。

  原材料采购计划主要根据销售订单和市场销售预期来制定,包括定期采购和临时采购。六氟磷酸锂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氟化锂、五氯化磷和无水氟化氢。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和产品工艺方法的成熟,为保证生产计划如期执行并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公司建立了标准化采购流程。

  公司生产部负责编制生产计划与原材料采购申请计划;生产计划应根据销售部门的销售计划,结合装置生产能力,以及仓库成品的库存量来编制;原材料采购申请计划根据仓库原材料库存量及生产计划,总体平衡后进行编制;计划编制完成后要组织有关部门论证,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正式下达,主要以销定产,同时保持适当库存。

  公司的六氟磷酸锂主要采用直销模式,直接将产品出售给客户或通过买断方式销售给贸易商,产品均为自主定价。公司根据产品下游应用市场需求状况,制定相应的市场开拓计划,并投资相应资源不断开拓下游应用客户。在严格管控赊销坏账风险的基础上,公司将采取更为灵活的销售政策来拓宽销售渠道,重点开发潜在的重要客户。

  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可分为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大类。锂离子电池的反应原理决定了一个电极在组装前处于嵌锂状态,一般选择相对锂而言电位大于3V且在空气中稳定的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做正极,如 LiCoO2、LiNiO2、LiMn2O4;做为负极的材料则选择电位尽可能接近锂电位的可嵌入锂化合物,如各种碳材料包括天然石墨、合成石墨等;电解液采用LiPF6的乙烯碳酸脂(EC)、丙烯碳酸脂(PC)和低粘度二乙基碳酸脂(DEC)等烷基碳酸脂搭配的混合溶剂体系;隔膜采用聚烯微多孔膜如PE、PP或它们复合膜。

  作为四大原材料之一的电解液在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输送能量的作用,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工作温度范围、循环效率和安全性能,一般由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添加剂等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由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位与锂接近,比较活泼,在水溶液体系中不稳定,必须使用非水、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作为锂离子的载体;电解质锂盐是提供锂离子的源泉,保证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有足够的锂离子在正负极来回往返,从而实现可逆循环,因此必须保证电极与电解液之间没有副反应发生;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就需要在电解液生产过程中控制有机溶剂和锂盐的纯度和水分等指标,以确保电解液在电池工作时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电解液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配方和高品质的电解质,供需瓶颈最终落脚点在电解质上。

  电解质作为电解液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原材料成本占电解液生产成本的50%,并且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内阻、倍率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自放电特性等各种关键性能。

  从电解液的构成来看,六氟磷酸锂、溶剂、添加剂等核心原材料占比约90%,其中六氟磷酸锂占比达35%-40%。

  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领域,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成长形成了对上游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的巨大需求。近些年,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趋势,在其推动下,产业链各环节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增长迅速。根据伊维经济研究院(EV 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2023年)》,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同比大幅增长70.3%。其中,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84.2GWh,同比增长 84.4%;中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由2016年的30.5GWh增长到2021年的220.0GWh,同比增长160.4%,占全球动力电池出货比例已近60%。此外,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市场出货量480GWh,同比增长超1倍。

  基于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上游关键原材料电解液及其主要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根据伊维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达到104.3万吨,同比增长70.4%。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同比增长75.7%,达到89.1万吨,在全球电解液中的占比增长至85.4%。同时,预计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需求量将达到272.6万吨,2030年电解液需求量或将超过800万吨。按照六氟磷酸锂添加比例12.5%测算,预计到2025年全球六氟磷酸锂的需求量约为34.08万吨。

  公司的主要产品六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主要原材料电解液的主要电解质之一。由于上下游供需的联动,市场拉动了六氟磷酸锂需求。公司与国泰华荣、比亚迪002594)、新宙邦300037)等锂离子电解液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为下游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资子公司新泰材料六氟磷酸锂现有年产能8160吨,控股子公司泰际材料六氟磷酸锂现有年产能10000吨,公司六氟磷酸锂总年产能达18160吨,位居行业前列。

  本公司以满足消费者健康、营养、美味、便利的烹饪饮食需求为宗旨,主要致力于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陶瓷烹饪相结合的陶瓷烹饪家电、电热水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本公司的主要产品陶瓷烹饪电器,包括:陶瓷隔水炖、陶瓷电炖盅、陶瓷电炖锅、陶瓷电饭煲、陶瓷煮粥锅、陶瓷养生煲等。

  陶瓷器皿用于食物炖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公司研发的陶瓷内胆烹饪电器与金属内胆烹饪电器相比,不但在功能方面具有替代性,还因陶瓷炖煮的食物具有营养好、口感佳、不串味、不失水以及陶瓷器皿易清洗、不吸附异味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受上游锂矿供应紧张影响,2022年度,公司六氟磷酸锂主要原材料氟化锂价格较2021年度大幅上涨,价格涨幅319%,导致公司采购支出增加13亿多元,是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也影响到公司2022年度全年的效益。另外两种主要原材料五氯化磷和无水氟化氢采购价格与2021年相比则相对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新泰材料所属技改项目取得环评批复,子公司泰瑞联腾、泰瑞联腾供应链、江西天际所属的新建项目均取得环评批复。

  公司历来十分重视研发工作,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具有强大的新产品和前瞻性技术研发能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对六氟磷酸锂的纯度要求很高,在研发团队持续不断努力下,公司掌握了六氟磷酸锂产业化生产要求的纯化工艺,确保产品纯度达99.99%;通过研究对六氟磷酸锂结晶过程的影响,并得到合适的工艺条件,显著提高了产品的纯度,使产品颗粒均匀、粒度分布集中、晶型规则完整。另外,子公司新泰材料也重视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积极与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常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研发。

  报告期内,新泰材料取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4),继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新泰材料在涉及新能源材料领域已获得国内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研究的实验室被评为“江苏省高纯度六氟磷酸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和积累,公司在产品规模和质量上均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生产工艺及产品品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资子公司新泰材料六氟磷酸锂现有年产能8160吨,控股子公司泰际材料六氟磷酸锂现有年产能10000吨,公司六氟磷酸锂总年产能达18160吨。公司是六氟磷酸锂行业的头部企业,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最近三年,公司六氟磷酸锂产能持续位列行业前三。公司产能规模提升,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新泰材料通过利用六氟磷酸锂车间(综合车间和综合车间二)、氟化盐和氯化钙、氯化纳车间(综合车间三)、辅助车间、仓库、罐区等进行技改,新增六氟磷酸锂 3840吨/年,技改完成后新泰材料六氟磷酸锂年产能增加至12000吨。目前,技改已获得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苏环评审[2022]9号环评批复,技改项目仍在推进中。

  随着六氟磷酸锂下游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新能汽车市场的发展,动力电池发展迅猛,公司下游新能源汽车厂商及锂电池厂商纷纷加速扩产,下游需求增长带动电解液及六氟磷酸锂市场蓬勃发展。新能源电池及电解液生产企业为公司客户群体,目前,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群,与包括国泰华荣、比亚迪等多家大型新能源电池、电解液厂商,双方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备充分的产能消化保障。

  公司依靠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优化用人机制,强化激励机制来吸纳优秀的技术研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营、资本运作、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公司的高管与技术团队专业、敬业、合作良好。公司管理框架完备,组织架构合理,可操作性强,配备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互补、勇于创新的管理团队,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高质量的核心管理团队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支持,能够保持高度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公司是生产六氟磷酸锂的专业厂家,经过多年积累,在六氟磷酸锂的生产效率控制、质量控制、原材料消耗控制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并在相关氟化盐系列产品(包括电池级六氟磷酸钠、六氟磷酸钾、六氟磷酸锂液态盐、高纯氟化钙晶体等)的技术方面有丰富的技术沉淀,形成较好的竞争优势。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总额32.75亿元,其中六氟磷酸锂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28.58亿元,占公司当年总营业收入的87.27%。

  由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六氟磷酸锂的市场需求当年仍然旺盛,公司抓住有利的市场时机,充分发挥原有生产装置的能力,同时抓好新建10000吨项目的投产,组织技术骨干和管理力量,克服装置试产过程中的重重困难,达到设计能力,为2023年度产销量的进一步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年,主要原材料氟化锂价格快速大幅上涨,从1月份含税均价34万余元/吨上涨到12月份最高94万元/吨,全年含税均价77.8万余元/吨,同比2021年均价涨幅高达319%。公司全年采购氟化锂2200吨,此涨价一项增加采购支出超过 13亿元,是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也影响到公司2022年度全年的效益。氟化锂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下游需求快速爆发,而上游锂矿、碳酸锂产能扩张需要一定时间,导致短时间供需失衡。

  2022年 12月末,碳酸锂价格掉头向下,快速下跌,截至本报告披露日,碳酸锂价格从高位已经腰斩,并且仍在继续下跌寻底过程中。在价格传导作用下,氟化锂价格(碳酸锂是氟化锂的主要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氟化锂是六氟磷酸锂主要原材料)均快速大幅下跌。

  本次碳酸锂价格快速大幅下跌的原因,是由于2022年度上游锂矿价格和利润畸高,吸引相关厂家快速新增产能和扩大原有产能,较快缓解了供需紧张矛盾,甚至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供给过剩。上游锂矿价格回归合理价位和合理利润,有利于在价格传导作用下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刺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加速电动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反过来利好电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发展,公司后续的六氟磷酸锂业务也将同样受益。

  本次短期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较大影响了公司的效益。由于公司六氟磷酸锂产销规模较大,有关原材料、产成品、在产品存货的金额较大,尽管公司正确预判了价格趋势,并相应采取了压库存措施,但还是给公司存货造成了大额跌价损失。公司按会计准则规定,对2022年年末的六氟磷酸锂业务相关存货计提了8175.74万元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导致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亏损。

  公司2016年收购子公司新泰材料进入六氟磷酸锂行业以来,六氟磷酸锂市场行情已经经过了数次短时间剧烈波动,但从较长的时间周期观察,整体增长和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化。公司认为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的历史过程不会逆转,对六氟磷酸锂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公司作为六氟磷酸锂的专业厂家,将继续坚持以六氟磷酸锂为核心产品的发展战略,继续巩固行业地位,以高效、优质、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2022年度,公司围绕六氟磷酸锂核心业务,推进常熟新增3万吨项目以及江西瑞昌配套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土地获取,能评、环评、安评、安全设计等报告的编制,以及工艺流程方案的确定等工作。目前公司正加紧推进增发股份募集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的工作,资金到位后,公司将加速项目的实施。

  (1)成功研发四个新产品 (电池级六氟磷酸钠、六氟磷酸钾、六氟磷酸锂液态盐、高纯氟化钙晶体) ,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及公司发展战略择机实施。

  (3)子公司江苏新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再次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江苏泰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顺利推进。

  (4)引进多名硕士学历以上人才,团队中重要成员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苏州市和常熟市的创新人才计划项目落地,政府支持金额超过百万。

  (5)通过工艺优化提升改造,降低了主要原材料的消耗,个别原材料的消耗下降超过 10%;提高了主产品六氟磷酸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可生产不同的氟化盐产品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8)拓展供应渠道,发展新的合格供方,扩大优化合格供方群体,实行招标竞价机制,使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价格始终处于同行业较低的水平;同时积极关注并介入供方上游原材料市场,与供应商联手合作,争取到最低原材料价格,提升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新车总量的20%左右。“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延续高速发展,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5.4%,预计2025年新能源新车渗透率将超过25%。根据中汽协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5年的33.1万辆上升到2022年的688.66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3%,2022年同比增长95.6%。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维持高景气,产量达到721.9万辆,同比累计增长高达96.3%,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锂电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上游原材料电解液增长速度较快。根据伊维经济研究院(EVTank)数据,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89.1万吨,同比增长75.7%,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55.6%。

  公司以锂电池电解液材料和电子化学品技术创新为使命,助力锂电池技术创新。公司将加快产业布局、规模布局以应对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以电解液上游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在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向电解液添加剂、电子化学品领域延伸。同时,公司积极培养、吸纳行业内领军人才,建立高效专业的管理、研发团队,加强技术研发、品质管控、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为实现公司未来经营目标,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公司作为行业内头部企业,通过积极建设新增产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并瞄准未来增量市场的需求,将获得新的市场增长空间,进一步提高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竞争力。随着锂电材料企业的全面扩产,未来公司将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公司经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将继续加强产品品质控制,深耕新型材料行业,布局优质、多层次的客户结构,加强供应体系的维护和拓展,进一步巩固业务优势,全面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公司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科研所和高等院校在战略层面上开展产、学、研业务合作模式,整合资源并组建专项技术平台,培养专业人才,积极配合电池行业的技术更新,提升公司产品的生产工艺、品质。公司将以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材料及其上游核心原材料为重点,提高公司核心产品的化学性能,同步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公司将积极推进新型锂盐、电解液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的研发布局,壁垒,推进技术创新,打通上下游供应链,逐步形成生产规模,拓展公司业务范围,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大,人才储备和管理水平已成为影响公司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管理架构,优化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率,改善管理薄弱点,强化运营职能,凝聚内部发展力量,并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公司将不断完善公司管理制度、自动化流程,提升生产、运营效率,让管理保障经营、生产及投资质量,提升效率,保障品质。

  基于业务及管理需要,公司将从组织管理、人才管理、干部管理、价值评价与分配、支撑体系建设等多个业务领域,制定强有力的举措,全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全面提升干部素质,确保业务及管理对人力资源业务需求的满足,助力产业发展成功。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和市场降本增效进程的推进,动力电池行业的成本控制日趋重要。动力电池行业上游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各环节成本的降低对降低新能源汽车价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公司将通过技术进步、工艺改善和规模扩张,多方并举持续地降低生产成本,及时响应下游客户的要求,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

  报告期内,家电行业受行业萎缩的影响,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小家电产品销售压力增大,且线下及线上销售的货运物流均受到一定影响。公司由于未及时跟进行业发展趋势并调整小家电业务的发展策略、创新不足,近几年,公司小家电业务发展较为低迷,公司行业地位及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

  在消费紧缩背景下,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维护公司“天际”品牌的品牌美誉度,公司将重视产品的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的功能,注重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设计,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确保产品在功能、质量等方面能跟上并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公司将降本增效,努力提升小家电的销量业绩。

  近年来,受益于碳中和及清洁能源领域相关政策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由此带动锂电池关键材料市场规模和出货量的大幅增长。为了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调整,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及续航里程等技术标准不断提高,购置补贴持续退坡。补贴减少使得终端整机厂面临较大的降本压力,该压力向上游传导可能会导致锂电材料企业利润率降低,从而迫使相关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方法提高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若未来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对锂电产业链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受终端需求好转和行业供给相对有限等影响,六氟磷酸锂价格探底回升,相关企业纷纷在2021年开始规划扩建产能。若前述新增产能于未来集中释放或释放过快,而终端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或者下游电解液企业产能投产较慢等,则行业可能面临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风险,进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寻求合作客户,深度绑定优质客户,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最大限度地降低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氟化锂、五氯化磷和无水氟化氢等,报告期内,原材料呈现出涨价的趋势。若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因宏观经济波动、上下业供需情况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公司如未能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及时反应,将会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约定原材料价格调整机制,适当增减原材料库存,充分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新能源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六氟磷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电解液的关键原材料,吸引大量新企业的加入。同时,现有六氟磷酸锂企业纷纷有了较为明确的扩产计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局面,公司着力提高优质产品产能,积极开拓中高端市场,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加大与下游优质电解液厂商的业务合作。但随着竞争对手不断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可能面临因竞争加剧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视市场情况,对产能扩大计划实施分步骤、分期进行投入,防止因扩张过度带来的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

  公司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生产经营符合国家环保部及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的要求。但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国家环保治理的不断深入,如果未来政府对精细化工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公司可能需要为此追加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会相应提高;公司也可能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安全环保方面事故。一旦发生安全环保事故,公司将面临着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责令整改或停产的可能,进而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的业务经营。应对措施:公司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安全生产,切实保护环境。

  电解液是锂电池四大材料之一,电解质锂盐是电解液的核心组成部分,六氟磷酸锂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电解质锂盐,在电解液成本中占比达到30%-50%,其技术指标和产品性能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但电解质锂盐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技术更新快,且LiFSI等新型锂盐正处于研发推进当中,不排除未来出现性能更高的动力电池及其材料体系的可能性,导致现有产品技术路线存在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导致公司面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应对措施:目前公司加大力度对纳离子电池相关、新型锂盐相关的技术储备。公司紧密关注行业技术的革新,及时进行技术和人才储备,在行业出现新的代替品快速进行产品切换,应对技术更替带来的不利影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商誉的账面价值为14.44亿元。公司商誉主要系2016年重大资产重组收购新泰材料形成的23.19亿元商誉,2017年、2018年、2019年已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74亿元。虽然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政策环境十分良好,但由于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未来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仍存在商誉减值计提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净利润水平。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江苏国泰002091)、新宙邦、比亚迪等知名电解液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集中度较高。如果公司主要客户需求下降、新客户拓展不如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更新换代或者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主要客户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同时其他客户未增加其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将可能给公司的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受行业萎缩的影响,小家电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小家电产品销售压力增大,导致小家电产品销量及对应收入有所下滑。公司小家电产品主要以传统厨电产品为主,主打电炖锅、隔水炖等产品。未来,若公司不能成功通过革新产品功能、丰富产品类别、加强渠道建设、打造品牌形象、丰富营销手段等方案持续改善小家电的销售情况,则公司小家电业务将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

  公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相关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的可能,存在防控风险,诸如关联交易不规范、关联方资金占用等风险。公司将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加强风险评估控制等,不断规范公司日常运作和合规管理。

  已有2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53亿股,占流通A股37.99%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6.43元。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15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4%,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305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75%,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我国电器行业现状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