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知识  维修

为居民免费修家电13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为居民免费修家电13年

  今年73岁的李三年,是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李家堡社区一位普通居民。早年是单位的一位司机,后来由于年纪大无法开车,便做起了汽车维修工作。维修汽车的同时,他也琢磨钻研各种修理技巧。

  2009年退休后,他自发在李家堡小区南门搭起棚子成立了一个便民服务小屋,无偿为大家修理电动车、自行车等。自那以后,李三年“承包”了周边楼门所有老年人的家电修理工作不说,还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他说:“老年人的家电维修其实很简单,大多是因为自身操作出的故障。我帮着调一调,就恢复正常了,根本不用找维修公司。”

  “在小区南门的时候就是一个小棚子,后来社区给我在这里搭建了一个活动板房。”城市改造之后,为了让李三年的便民服务小屋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在李家堡社区两委会帮助下,原小区南门的爱心服务点扩建为了一个有固定场地和房间的“爱心小屋”。

  9月22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李家堡社区见到了李三年。他的爱心小屋就在李家堡社区居委会隔壁。李三年坐在十几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内,头戴一顶白色礼帽,虽然上了年纪,但看上去十分精神。

  修理铺里几乎没有空闲的落脚地方。进门左手边靠墙有一个四层的架子,上面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扳手、螺丝刀、电钻、万能表、切割机……”李三年向记者介绍着他的各种宝贝。

  为方便社区居民,李三年还自己制作了一套修鞋工具,并自学了简单的修鞋技术。“社区有居民的鞋坏了,也放心拿过来让我修补。”李三年说。

  修理是从来不收费用的。李三年说,前来修理的人都是以前一个村的村民,现在生活在一个社区了,如果修理的物品需要换零件,他会让居民自己购买零件或者他在网上购买之后居民把钱给他。至于手工费,则分文不收。

  每一位前来修理的居民,李三年都会在本子上登记。十几年来,已经写满了四五个厚厚的本子,每一页都清清楚楚地记着维修时间、给谁维修、维修所用零件。平时经常有人来这里借用工具,李三年说,有时候借出去的工具忘记登记,事后人家可能也忘还回来,也就不要了。

  “附近几个小区的都知道我,平时自己家坏的小电器都会拿过来。”李三年在附近几个小区都小有名气。一早上,有不少居民来到爱心小屋找李三年帮忙,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李师傅”。

  22日上午11时,朱先生提着一个煮茶器的电动底座来找李三年帮忙维修。“他是我们的长辈,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朱先生是李家堡小区停车场的工作人员。他说,自己从小就认识李师傅。“李叔是个好人,热情得很!各种旧电器的大小毛病,只要来了都能修好。”朱先生说,“年轻人不愿意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活儿,如果没有一个这样能维修小家电的人,像我这种电器肯定就只能扔了。”

  谈及社区的大小琐事,让李三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次救火事件。几年前的一天,一位李姓住户急忙跑到李师傅的小铺子里,称自己在炒菜时出门取东西忘带钥匙。煤气灶还点着火,想让李师傅帮忙开门锁。

  李三年赶忙拿着,并让这位住户准备一床打湿的被子,随后用工具打开了门。“房间里当时已经有烟雾了,打开门的瞬间就有火苗蹿起来,吓了一跳。”李师傅说。

  李家堡社区工作人员也说,幸亏当时找到了李师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打开屋子以后满屋子都是烧焦的烟味,太危险了。”

  李三年的一天大致是这样安排的,早上5点多起来,洗漱收拾之后,简单吃点早餐。大约七点多,便下楼前往离家不到两百米的“爱心小屋”,开门等待来找他帮忙维修家电的居民。

  小屋里还放着一个鱼缸,里面养着几条鱼,李三年说自己平时爱好钓鱼,胳膊摔伤之前,闲暇之余经常出去钓鱼,现在没办法钓鱼了,就在这里养几条小鱼。

  有活的时候就忙碌,但一天中更多的时间是闲暇的,社区里的老人们就会到“爱心小屋”里和李三年拉家常。

  李三年说,跟他同时退休的好几个老人都已经去世了,而他在这里天天按点上下班养成了习惯。“在这里说说笑笑,心情特别好,村里的老人经常来找我聊聊天。”如今,“爱心小屋”也成了李师傅的“开心小屋”。

  76岁的李先生是李三年多年的老朋友,平时经常来李三年的爱心小屋 聊 聊天。他说李三年对电器方面有所研究,也十分热爱这个工作,“大家都非常相信他,服务态度好,啥时候叫啥时候到。”

  每天中午12点,李三年锁门回去后,老伴都在家做好饭等着他。老伴对于他的工作十分支持,她说:“家里不需要他帮忙,他有这手艺,也愿意干,咱就全力支持他。他自己说到的话也一定能够做到。”

  其实刚开始心小屋时,李三年的孩子和老伴都不同意,孩子也在小区住着,他们都认为,李三年退休之后应该钓鱼什么的好好养老,“现在家人都觉得我又找到了一份自己的乐趣,也开始全力支持我做这个事。”

  两年前,李三年不慎摔伤了右胳膊,康复后胳膊虽无大碍,但现在已无法抬重物,因此很多大的电器他都没办法自己维修。一旦遇到重物需要修理时,他便打电线日下午,在采访间隙,记者遇到前来帮李师傅修理电器的李刚,李刚说自己也是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也是希望一家人能够一起为社区做点事。

  李家堡社区工作人员杨女士说,城改以后,周边取缔了很多小作坊,但居民居家生活确实有很多需要维修的东西。李师傅自退休以来,利用自己的特长,免费给大家维修,从来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些年,修了有上千件大小家电,为社区周边居民提供了很多方便,要给他点一个大大的赞。 实习记者 郭蓉 华商报记者 卿荣波 摄影 邓小卫

  樊红,1963年出生,西安市周至县樊家庄人,家中姊妹兄弟3人,她是老大。1978年,家中经济拮据,奶奶又病重,父母决定为刚刚15岁的她找一个婆家,通过订婚收入一笔礼金。起初,樊红认为自己刚刚有能力为家里出一份力,不愿订婚,但耐不住父母的再三劝说,便默许了订婚一事。

  1978年,通过媒人介绍,樊红的父母在周至县城一家饭店见到了门的父母,双方讨论订婚事宜。

  门比樊红大3岁,周至县清河村人。双方家长讨论期间,樊红按着媒人的示意,瞥了一眼在饭店门口看车子的门,很快又低过头去。门也看到了樊红,但直到订婚结束,两人也没有交流过。

  订婚后,樊红父母拿到了300余元的订婚礼金,缓解了家中的困难。没多久,门参军入伍。在门入伍的日子,樊红站在离开的队伍旁望了半晌,看着一片绿油油的军装,怎么也找不到门。直到父母带她去车站,两人才匆匆见了一面,但依然什么都没说。

  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门每隔一两月都会给樊红寄一封信。樊红不识字,便托母亲将信拿给村里识字的人帮忙读信,听过信后,她又将近一个月想说的话、经历的事口述,托人写在纸上再寄给对方。1978年到1981年,他们一直依靠写信交流。

  1981年,门复员。樊红见他后说了句“你回来了”,两人聊了很久。年底,门的父母拿出350元礼金,樊红的父母买了两床被子,简单的婚礼仪式后,他们结婚了。那一年,樊红18岁,门21岁。

  婚后不久,门和樊红有了一个女儿,家中虽吃喝不愁,但经济并不宽裕。看着村子里其他孩子每年都有新衣服,樊红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直到1993年,听说亲戚在西安摆地摊卖货赚了些钱,樊红萌生了摆地摊的想法。门得知后,反问她:“大字不识一个,去做啥生意?”她说:“不会可以学。”但门并没有同意。

  1994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樊红再次提出要去西安摆地摊,她说,“咱们去城里做生意吧,为孩子再多赚一些钱。”这次门同意了,他向亲戚借了二三百元,带着樊红来到西安,二人在崇明路附近摆摊卖菜。

  1995年,他们还上借款,年末时还攒了五六百元。后来,听说卖水果更赚钱,他们又开始摆地摊卖水果,每年都能攒三千元左右。樊红说,他们除了必要的开销,几乎没有多花过一分钱。2001年前后,樊红和门带着这些年攒下的四五万元回到老家,在家中盖了一栋新房,新房盖成时,全村人都在感慨,称他们家的房子是村里最漂亮的。

  2002年,西安市大力整顿市容市貌,樊红和门的“小生意”无法进行下去。他们想租一间门面继续生意,但积蓄已经用在了老家盖的新房上。樊红说:“我们不要继续摆地摊了,你当兵学过开车,可以给人开车赚钱,我去做保洁员。”2003年,樊红应聘成为西安火车站区域的一名保洁员。

  2016年,随着年龄增大,门的身体不如从前,担心他开车不安全,恰逢火车站地区公开招聘保洁员,在樊红的坚持下,门应聘成为了火车站地区保洁队的一员。二人成了同事,从事保洁工作至今。

  9月22日,华商报记者在火车站南广场见到樊红和门,本应休息的门正在帮助樊红做保洁工作。休息时,二人两手相牵,有说有笑。

  樊红说,2003年,她刚做保洁员时,每月工资不到300元,直至2016年,她的工资每月为1400元左右。2016年至2020年,她的工资每月逐渐涨到近3000元,各类福利保障都不错。

  谈到丈夫,樊红笑着说,她对如今的生活感到幸福,尽管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但门总能给她一些小惊喜。1994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前,门从城里专门给她买了一件时髦的衣服,衣服款式好看、也很合身,她在村里还显摆了好一阵子;从事保洁员工作后,门曾带她去开元商城挑了条金项链,看到2700余元的价格,她拉着门便离开了。没想到,几天后,她在衣服口袋中发现了这款金项链;2016年前后,门给她买了一枚金佛吊坠,说:“你是咱家的福星,这些年跟着我受苦了,希望你能平安。”像这样的小惊喜还有很多。

  “如今回想起来,我们家走出来是无比正确的决定。”门说,这些年来,日子虽苦,却越来越好。从90年代的摆地摊,到2002年帮广告公司拉货,再到2016年成为保洁员,他的生活很平凡也很幸福,“我最爱吃油泼面,以前穷,一周都难吃上一碗;如今,随时想吃都可以做。”2016年,他们一家还申请到了公租房,57平方米每月400余元,“逢年过节,子女过来,家里特别热闹。”

  “西安就像我的生活一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门说,1994年,他和樊红来到西安,当时的火车站地区可谓“脏乱差”,但如今随处可见的整洁明亮,“以前地上总是有打扫不完的垃圾,劝市民别乱丢垃圾,甚至会被恶语相向;如今地上整洁多了,市民不再乱丢垃圾、烟头,我们的工作压力减轻不少。希望这座城市越来越好。”

  樊红和门告诉记者,2017年,他们拿出积蓄,为儿子首付40万元在西安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后来儿子还自己买了辆SUV。如今,子女的生活、工作都步入了正轨,他们计划再干两三年,就退休回村养老。如今,属于他们的幸福还在继续着…… 华商报记者 张鹏康 黄利健

  人常说,难的不是做一件好事,而是坚持一直做好事。七旬老人十几年来坚持为大家修电器,不但免费还乐在其中,老人的坚持与坚守让人感动又温暖满满。谁不希望自家小区有这么一位和蔼、能干又充满爱心的老爷爷,若是自家小区有这么一个便民小站,你是否会顿时感觉生活便捷美好了许多?

  摆地摊、盖新房、做保洁……在一些人眼里,这样的生活也许是艰苦的,但樊红夫妇用坚持、乐观、勤劳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收获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像他们一样的小人物,每天都在努力生活,努力工作,为的就是让自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只要我们像他们一样,坚守善心,努力、乐观、勤劳,惊喜可能就在身边。 余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找附近家电维修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