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产品  小家电

【芯视野】芯片竞争是人才之争,人才培养与企业招聘矛盾如何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7-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Kelven)自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以来,政策的支持使得半导体行业飞速发展。从2015年开始,行业规模增幅均维持在20%以上。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为什么这样说?从产业角度来说,集成电路和计算机产业协同形成了信息产业的支撑,其是信息产业的上游,负责着产业的标准协议制定,拥有产业知识产权的武器。

集成电路实际是把这些知识产权固话在其中,并且通过提供解决方案把“知识产权”卖给下游的厂商。这意味着实际其不但包含了芯片本身,同时也包含了芯片中带有的知识产权。

因此大家表面上看到的竞争可能是芯片或集成电路板等竞争,不过本质上是芯片所包含的产生知识产权的“人才”之争。人才的来源分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会是整个产业持续平稳发展的基本条件。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可是近年来对于半导体行业人才的培养在目标、方法、模式上出现了与行业或企业招聘需求之间的不相配等情况,导致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很好跟上行业产业的发展。

近期重磅上线了职场频道,目的便是通过专业的平台帮助半导体企业缓解目前招聘难的状况,为解决人才缺口尽自己的能力,打通人才和半导体企业招聘之间的壁垒。

在行业环境变化迅速的当下,人才培养与企业招聘的矛盾要如何解决?值得我们思考。

人才缺口短期难以解决

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在举办的人才主题的龙门阵活动曾经说过:“半导体行业人才的缺口实际上是一个供需的矛盾,十几年前其需求其实没有这么强烈,这个缺口和需求的快速增加有关系。”

中国的系统厂商甚至中国整个科技产业在最近这二三十年来的迅猛发展,造成了对半导体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尤其是最近10年大家看到像华为、OPPO、vivo、小米这样的厂商已经不甘心跟随在海外品牌的后面,他们有了非常强烈的创新的冲动。

下游终端企业都希望中国本地的供应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上游的技术反过来需要更早的积累来满足下游厂商的需求,所以它需要更长的积累时间。整机的快速的发展和上游需要时间的积累便成为了矛盾。

不妨再细看我国上游半导体制造业,2015年之前我国只有8寸和12寸晶圆厂15座,但是近几年增加了一倍多;其次,芯片设计公司从以往几百家一直到现在,发展将近三千家,人员需求量大幅增加。

从高校角度来看,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认为人才缺口的原因中有一点便是近一两年的本科扩招数量上还没跟上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从业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高校人才的效益还没体现出与这个行业相匹配的发展速度。

国内半导体非常热,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目前全国各地均新建了很多晶圆制造厂,而芯片设计、系统厂商都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目前为了产业链安全,强调自主可控,半导体行业会有更多的人才需求。

半导体行业本就是技术驱动的行业,以高级工程师为代表的高端人才便是行业的基石,实际我国半导体产业高端和领军人才是十分紧缺的。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继旺曾表示,集成电路行业的“二八原则”也体现在企业运行当中,最关键的20%需要领军人物参与指导,往往会加速,甚至促进“从0到1”的实现。

相对来说,国内的高端人才在经过10年时间的培养后,已经有部分可用,不过半导体领域与其他领域不一样,培养的周期相对其他行业要长得多。据王汇联介绍,半导体行业这个学科同一般的工科学科不同,它的工程化要求是极强的。这就导致即使学历教育完成后,不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都不是能直接用的。刚从高校毕业的人才往往不能直接被企业使用,还需要经过1-2年的基础专业技能培训才能实现真正的“上岗”。

中国下游终端整机厂商的需求带动了我国上游半导体的发展,而半导体产业的快速扩张要远超目前社会和高校所供给人才的速度,这便是人才缺口的基本原因。

深层去看,高端人才本土供应缺失(主要高薪聘请国外人才)加上基础人才数量不足会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刁石京指出:“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这需要产业界、科研界、教育界的协同合作。”不过由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的特殊性,人才缺口现象并不会这么快消失,而人才培养仍然任重而道远

高校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如何结合?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尺寸越来越小,而其在发展中归纳出来的“摩尔定律”也越来越接近极限,因此国外集成电路的规模和速度继续不断拉开与我国距离的难度是加大了。我们要把握好这一时机,投入资金之余,也要在人才培养中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更好服务整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求。

有半导体产业的学者指出,目前高校的科技研究更多的聚焦在所谓的”双一流”上,导致研究偏重论文,忽略了对国家战略支撑

这名学者认为:“科研与国家产业的技术主流与主战场,与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耦合度鬆馳。”更进一步地分析,他指出国内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90%集中在数字系统,且都分布在产品研发领域,而在模拟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和微波集成电路的研发人才的数量和水平都有待提升。

先进的集成设备制造、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硏究,集成电路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人才都严重不足,这些都是制约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发展的因素,因此更加需要一个运筹帷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此外目前高校半导体人才培养方面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便是: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课程以及实践相对真正企业一线的需求明显滞后。

这个滞后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教学授课方面,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高校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通常却很难快速跟上,基本停留在基础知识等通识教育方面。而大部分高校教师,可能从事科研项目较多,并非出身自半导体产业一线,对于业界信息的获取,以及如何将最新的一线信息编写至教材之中存在挑战。

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产业需要产品化和工程实践能力,需要能够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人才,而学校提供的工程实践条件有限,目前,只有少数院校具备完整的实验产线,而且要承担不菲的日常维护费用,因此普遍要求高校添置大型机械设备并不现实。

张帆认为,高校培养模式和企业招聘需求之间的矛盾应该说是正常的情况。一是学生在学校学到东西本来就和实践一定有差距。二是现在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进步非常快,本身产业技术在非常发展,学校不太可能追得上产业的速度。

对此职场频道负责人陈磊也认同:“我国的集成电路行业起步相对较晚,高端人才非常短缺,这就造成我们很少有富余的行业高端人才回流到高校参与教学。可是在欧美日韩台湾等半导体行业发达的地区,行业高端人士回流高校教学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种回流也会促进企业和大学的合作。所以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和产业联接会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幸好在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和高校进行各种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和学校能参与进来,深化产教研的融合。”

我国的教育以往都是比较注重知识传授,缺少对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而集成电路行业是需要充分协作的行业,任何一个职位在工作中都需要和很多其他岗位进行沟通协调,这也是需要我们在后续的人才培养中改进加强的。”陈磊通过在工作中与企业和高校接触所观察归纳出这一结论。

打通产业与高校的人才传输壁垒

在“中国硏究生第六届EDA大赛”上,王阳元院士讲话指出:“解决集成电路人才来源有三个渠道:主渠道是高校培养;核心人才可以海外引进;再一个就是把企业的电子工程师经过培训转轨为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

在我国半导体发展初期,由于短期内无法培养出高端人才,因此便直接用高薪挖人,将人才吸引到国内。过去两年过热发展后,如今行业已经渐渐回归理性,企业用高薪手段进行挖角快速成长的现象也会逐渐减少。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十年内,整个行业将有更多的基层人才进入,行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可以预计高薪挖角的行为依然存在,不过行业人才除了引进,还更需要留住,更需要培养

从高校人才规模来看,据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主任张波介绍:“今天人才培养的规模其实已经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原来的微电子专业一年也就1-2个班,大约几十个学生。但从目前全国的本科生招生规模来看,已经比以往增加了十倍以上。”

张玉明认为:“高校主要还是培养素质、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打好基础知识。集成电路领域发展虽然很快,但时间线也很长,包括大量的基础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校中微电子专业课程相对比较重的原因。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本身从教育规律上,本来也是如此。”

产教融合需要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不仅仅是授课,同时也参与到教学大纲的编著,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规划中来。

目前高校努力方向是培养工程师和高端工程师,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机制,需要国家、产业界、教育界全面合作。显然产教融合会是未来培养半导体行业人才的最重要途径,同时其也是填补人才缺口的长远之计,成为产业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渠道。

虽然产教融合能够较好解决高校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但是人才如何合适输送到企业里面去?如何打通产业与高校的人才信息壁垒?这就是涉及到人才职场的问题范畴

据职场频道负责人陈磊与目前高校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接触后得知,从学生角度来看,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技术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对从业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都比较高,这就导致很多公司在校园招聘的时候比较偏好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所以本科生需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尽量寻找一些实习实践的机会,积累一些实操经验,或者选择进一步深造。

从企业方面来看,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to B 的行业,不像互联网或者一些终端产品公司容易被学生所了解,因此企业发现很多学生,即使是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对很多行业内的公司也了解不多。当企业的品牌认知度较低,学生选择offer的时候,自然其优先级也会降低。

当前半导体行业人才缺口就比较大,企业在高校学生层面上认知度低,这会导致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对学生的吸引力并没有很大。因此陈磊认为企业应该加大校园品牌推广的力度,更多的走进校园,举办open day等,吸引更多学生进入这个行业。

高校与产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虽然说两者是有很大的关联,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而企业也是人才的主要流向场所,同时通过产教融合等方式令两者更加靠近,但是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扩大,越来越多企业的涌现,高校与产业,学生与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这便会令人才与企业之间输送的管道变得不够通畅。

近期上线了职场频道,推出半导体人才的职场服务,目的便是希望解决半导体企业缓解招聘难的问题。职场频道负责人陈磊表示:“上线职场频道的目的是希望帮半导体企业缓解招聘难的问题,缓解目前行业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

“换工作是一个低频行为,大多数从业者在没有很强的换工作意愿时,并不会主动去搜寻行业招聘信息。的优势在于我们聚焦于这个行业已经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人脉资源,我们可以通过高频的资讯阅读,较为充分的将企业的招聘信息传递给大多数的行业从业者,从而打破信息壁垒,提高企业招聘的成功率。”陈磊阐述职场频道的优势。

人才缺口,实际我们已经谈论很久,因此通过初期的引进人才,中后期的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来切实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相信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高校培养的人才将会快速跟上产业和企业的数量需求和能力要求,而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传输纽带也开始要认真去解决了。(校对/Andrew)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黄子韬家境被爆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