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产品  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来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工业机器人来了

  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我国的布局已经从合资合作整机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且仍在加紧布局。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仍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超过70%的工业机器人依赖进口。因此,当务之急是发展壮大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

  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扩张。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02~2012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约为9%。其中,2010年和2011年出现需求激增,2011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38%,销售额同比增长46%。如果将软件、外围设备和系统工程的成本计算在内,实际的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额将是现在的三倍,达到255亿美元。2012年,全球共新装机器人16余万台。预计到2025年,约5%~15%的制造业工人将被工业机器人取代,全球装机量达到1500万~2500万台,年均增速为25%~30%,高于过去二十多年的增长水平,但低于2011年和2012年的增速,工业机器人将产生6千亿~1.2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

  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1999~2008年,安装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52290台,2011年为74317台,实现了42%的年增长。目前,实际保有量应已超过十万台。

  2008~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年安装量约为15000台,即使在全球经济萧条的2009年,销量也是逆势而上。2010年安装量为14978台、2011年为22027台、2012年为24800台。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研究,到2014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需求量达到3.2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17%。

  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希望重振美国制造业。美国于2009年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并于2011年正式启动包括发展机器人在内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 2012年提出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美国奇点大学教授沃德瓦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制造技术=制造业”,其观点总体上反映了发达国家想要重新获得在世界制造业领域优势地位的一种普遍共识。

  日本可以称得上是“机器国”。2004年5月发布的“新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了机器人产业等七个产业领域为重点发展产业;“新经济成长战略”报告也把机器人放在使日本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中心”的支柱位置上。近两年,其又开始重新审视机器人产业政策。

  韩国2009年公布了《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2012年10月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将政策焦点放在了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方面。

  欧盟2011年8月通过了一项发展制造业计划,提出新工业概念,以机器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制造模式的变革。2012年6月底,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关键使能技术战略》,旨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等六大关键使能技术的产业化。其在《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包容增长战略》中也提出,要重点发展以智能为核心的先进制造。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先后涌现出新松机器人、广数、博实自动化、埃夫特(奇瑞装备)、巨一焊接、沃迪、青岛软控等近60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企业。骨干企业有沈阳新松、广州数控以及昆山华恒,其他企业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生产。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领航者,新松公司也只占据了 1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一是基本掌握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包括本体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但总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处于一种单件小批量的生产状态,产品性价比较低。

  二是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亟需攻克长期依赖进口、一直受制于人的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等关键核心部件等技术难题。比如,主要来源于帝人、Harmonic谐波减速机公司。

  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长,工业机器人企业良莠不齐的情况势必造成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行业缺乏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标准;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部门主管工业机器人政策规划、行业标准制定;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亟需研究制定,以提升国内企业对市场的信心、限制海外企业过度扩张;需要培育建立工业机器人标准和质量认证机构,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目前,在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中,超过70%依赖国外进口。主要进口瑞典的ABB、日本的FANUC(发那科)和YASKAWA(安川电机)、德国的KUKA(库卡)等知名企业产品,仅FANUC一家,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就达到23%。2012年,日本FANUC和德国KUKA在华销售增速均超过100%。

  国外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大体呈现两个特征:一是从借助销售渠道发展到全产业链进入。国外工业机器人企业一般是从代理销售、提供售后服务(机器人的保养、维护、维修等)和技术支持开始进入我国市场,发展到目前,已有企业把生产、研发、工程中心都转移到我国,提供全套系列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比如瑞士ABB、日本安川电机、德国KUKA、德国技术公司徕斯机器人(Reis Robotics)等。二是从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比如,安川电机拟定于2015财年前竣工,在江苏省常州市建设的产业机器人工厂,不仅生产用来组装汽车、搬运、溶接及涂装等的机器人,而且设计附属品、零部件的开发、设计、生产。

  尽管国家 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等多个项目涉及机器人领域,但这些扶持计划总体上显得零散、不成系统,难以协同发展,导致扶持效果不理想。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工业机器人专项规划,以加快技术研发,突破产业瓶颈。

  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推出首台套政策。一是对购买国产首台套产品的用户,按购买价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如20%);二是设定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必须优先购买国产首台套产品,同样给予价格补贴;三是引导企业建立国产首台套产品投保机制,政府可给予保费补贴,其中应将建立国产首台套产品投保机制作为一项重点来抓。

  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工业机器人应用和产业发展。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工业机器人项目,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允许成立工业机器人租赁公司,以促进资金不太雄厚的小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另外,还要注重租赁的灵活性,以更好地满足订单变化大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协调政府资金及民间资本成立租赁公司,工业机器人租赁或可成为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模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工业机器人网站
  • 编辑:郭晓刚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