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电报价

“打折”自保生存战已开启!2020年的医药投融资市场有点儿冷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编者按】明显区别于前几年的燥动与狂热,估值下调、打折等渐成为医药领域投资市场的新常态。从投资者到项目方,正上演着一场自上而下同步进行的以“裂变”为主题的生存战。医药行业投融资在经历了2017年的“燥热”和2018年的“寒冬”之后,2019年的面相则是,投资者和项目方均在适应投融资持续降温生态之后谋求生存法则。

本文源于E药经理人,作者为巴根 章艺枫;供行业人士参考。


“冷”“分化”“打折”,在总结多位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的投资者们的观点之后,可以提炼出这些医药行业投融资年度关键词。整体上今年可以观察到,在资本端行业洗牌加剧,同时医药行业项目估值与两年前相比持续缩水下调,据悉,即使是一些炙手可热的好标的,头部投资者仍可掌握“还价”的主动权。

医药领域专业投资人李元(化名)分享了全年投资体验:“今年医药项目估值普遍在打折。一个是市场上的资金没有那么多,大家都变谨慎了,另外现在有钱的都是头部投资机构。所以项目价格没有前两年那么高。”

华盖资本医疗健康基金投资总监张国玺同样观察到这种趋势:“现在特别好的投资项目价格不会像以前高的那么离谱,但是肯定也不会便宜。而一些此前因为市场被哄抬而价格高,但实际价值却没有那么高的项目,现在为了融资可能要在价格上打一个很高折扣,即使这样可能还是没有投资者选择去投。”

有另一受访投资者也描绘出了当前医药产业的投资困境:“今年的医药投资没有变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都在变冷。具体来说,项目完成一轮融资的时间进程更长,投资方投项目更谨慎、考虑时间较以往更久,并且整个项目的估值也在下调。”

明显区别于前几年的燥热与“疯狂”,受到监管加强、资管新规等宏观经济原因影响,医药投资当前已在外力助推下逐渐回归理性判断价值的轨道,从投资方到项目方上演着一场自上而下同步进行的以“裂变”为主题的生存战。

01.上游的风雨交加

E药经理人以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为统计周期,对中国医药投融资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整体来看,在统计周期内医药健康领域共发生VC/PE投资1108起,披露的金额总计为1649.82亿元,去年同期数字分别为1113起、1291.45亿元。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2019年前11个月的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大部分细分行业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下降,而医疗行业逆势增长10%。

从以上数据表现来看,2019年的医药投资似乎并没有那么不乐观。而另一面,投融资市场募资困难的情况仍在持续。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新基金完成募集同比下降38.6%,募集金额也下降38.6%,其中VC市场新募金额更是降幅达45.7%。具体到细分的医药领域投资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募资难带来的联动效应。

“我要再深挖一下,您这边现在还有多少资金可以投?现在台下的各位知道谁有钱、该怎么找,马上就会对接一下了。”这是发生在2019年末某医药行业投融资论坛上的一幕,募资需求的迫切可见一斑,且表现出这样情绪的并不是个例。

2019年医药投融资的“分化”首先体现在投资机构的格局变化。继2018年4月资管新规等政策冷水泼下之后,2019年体现出的后续效应则是引发投资机构行业的震荡洗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于12月13日发布了失联私募机构最新情况,公告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中基协已将1005家机构列入失联公告名单,其中418家机构已被注销登记,14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同时还公布了30家疑似失联机构名单。这是一个投资机构加速“大浪淘沙”的信号。

另外,近期更有业内声音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市场90%的基金会死掉”。资本端洗牌已是大势所趋,张国玺对此带来的利好影响较为肯定:“在医药投资领域,目前还有些机构没有配备医药健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却去跟风投医药健康领域项目,其实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

无疑,弱者逐渐倒下后,资金自然会向头部机构聚集,而通常头部投资机构在选项目时则更为谨慎,尤其在当前整体上募资金额大幅缩水的情况下,这也是今年医药投融资依旧低温的因素之一。据统计,2018年下半年发生的已披露投融资案例数量平均每月超过100起,而2019年6月至10月每月数量仅在70~90起之间。

在整体募资难的背景下,政府引导基金和国有资金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年更是在投资市场上的渗透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在第十九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中直言:“现在去募资就得接触国资。”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11月底有2.9万只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基协备案,其中,国资LP数量占比达13.5%,认缴总规模占68.8%。另外,还可以看到的现象是,越来越多新成立的创投基金背后都有政府引导基金的支持。

此前为了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多地陆续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发挥推动当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郗砚彬就指出:“资管新规对于资金来源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募资端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元化。近几年政府引导基金越来越活跃,就今年全年投资情况看,地方性的政府引导基金在医药产业的投融资方面更活跃了。”

政府引导基金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募资难的困局,但与此同时,对于募资者来说也有现实的挑战需要应对。

有熟知该领域的投资者告诉本刊记者,这些引导基金一般规定的反投比例要求较高:“选择一些(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好的地区的引导基金,例如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投资机构还可以勉强把资金投出去,但到有些地区去投可能不一定可以完成所要求的反投。”

亦有专业人士指出,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人才、资源的匹配和政策的持续性等实际情况,也将影响政府引导基金是否能真正助力当地医药产业发展。根据本刊统绘的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期间医药行业私募融资项目地域分布图,已披露的医药投资案例绝大部分聚集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

02.分化效应传导

募资难、募资端的分化再进一步将影响传导到了项目端。在大部分投资者看来,能够持续生存、已进入细分领域第一梯队或具备成为行业龙头潜力的标的更易获得青睐。2019年的医药行业也依旧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带量采购全国铺开、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财税核查、鼓励创新等政策组合拳推进了中国医药市场淘汰赛的进程,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生物创新药热度仍居高不下,化药的并购重组从数量增长看也显著提速。

根据本刊统计的2019年医药行业不同子行业已披露投资数量、金额及占比数据,从子行业金额来看,生物技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依然稳固前三甲的席位,已披露金额分别为613.13亿元、233.18亿元、247.02亿元。其中生物技术类仍是最“吸金”的细分领域,数量达265起,已披露金额达613.13亿元,金额占比37.16%。多位受访者认为,肿瘤免疫在未来几年还将是投资热门。

另外,互联网医疗、研发外包、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进入淘汰赛阶段,强者的头部优势开始显现,尾部则逐渐面临出局危机。例如,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本年度已披露投资数量较去年同比缩水近60%,但金额略超。

在创新药方面,“差异化”成为投资方越来越看重的价值优势,近年来投资逻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前几年,业内依然看好跟随性创新。不可否认,跟随性创新解决了国内对最新药物的需求,同时在价格上也有一定优势。

其投资逻辑来源于两个套利空间:一个是审评审批缓慢的情况下,me-too药物占尽了时间差,获得时间红利;二是医保不支付的情况下进口药物价格高企,而相对研发投入较低的me-too类药物获得价格红利。此外,彼时跨国药企凭借过专利期药物获得了丰厚的回报。Me-too类新药在中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就是典型。

“me-too类药物已经遭遇了一年的融资寒冬。”优选资本管理合伙人陈峰表示,而这背后则是这两年行业环境的巨变。根据CDE数据,国家药监局对1类新药的审批时间在不断下降,2013年平均审批天数大约在1500~2000天之间,2015年下降到500天左右,2017年下降到500天以下。2016年,本土和跨国药企分别只有3个创新药获批,2017年跨国药企获批新药数量暴增至40个,2018年为41个。

而在医保局方面,今年通过医药谈判进入或续约医保目录的新药达到历史性的97个,不少跨国药企开出“全球最低价”,甚至一些目录外的进口药品也喊出这一定价策略。 一面是被压缩的时间红利和价格红利,一面是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融资寒冬,加之这批创新医药企业经过几年发展,大都进入或即将进入最为烧钱的临床阶段,而基金端同样面临一场洗牌,只有头部机构有充裕的资金,而大量的基金遭遇募资难。

这些更加谨慎、专业的投资基金对创新药项目具有更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具有了更大的议价权,这也就导致了me-too类初创企业的融资困境以及随之而来的估值下降。综合来看不难判断,医药投资领域的分化接下来还将持续带来影响。

张国玺认为:“未来这种分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不论是投资机构还是项目头部效应会越来越重。未来一定是头部的机构拿着市场上大部分的资金,然后都投向最好的标的。”根据本刊统计的年度医药行业投融资前10位投资机构也可以看出,医药投资大部分是凯泰资本、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头部机构的舞台。

郗砚彬也表示,发生在项目端的分化过程实质是市场加速淘汰的过程:“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医药投资就在向‘两端’进行,一端是投头部的后期项目,另一端则是投早期项目。”元生创投合伙人陈杰则预测:“明年这种分化会更加明显。得不到资本认同的项目明年会更加困难,得到资本认同的会继续往前走。”

 03.科创板首演

一级市场正面临募资难、投资难,而2019年科创板的迅速推出无疑为资本寒冬带来一股暖流,中国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得到更多的完善。

“药的大部队还在后面”“最先受惠的是这些医疗器械公司”“目前还没有看到科创板真正接纳创新药”“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