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家电维修

家电维修技术论坛群山西朔州十三五规划:积极规划申报一批新的火电项目 打造千万千瓦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9-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第二节以新的发展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全国日用陶瓷生产。以怀仁云东经济园区、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应县高科技工业园“三大园区”为重点,按照改进生产工艺、完善生产体系、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上档升级的基本思,加快工艺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人才引进培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力,增强产业转型的示范带动性,打造全国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

扶持农产品新型流通业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雁门关农产品物流园区,推进4个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动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切实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加快把我市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发展农产品“互联网+”电子商务。建设网易平台,完善信息查询、信用、网上签约、纠纷仲裁、网络结算、送货验货等制度,规范网易行为,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章“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以“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全国生态畜牧养殖”建设为重点,推动粮改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友好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

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确立朔州“生态大公园”的战略构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生态红线制度空间结构管控的基础作用凸显,生态水平大幅提升;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修复工程顺利推进,年均营造林3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8.02%提高到2015年的24%;持续开展水、大气污染防治,水和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市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59.2%,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1%;低碳循环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四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控制能耗总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重拳治污成效显著,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降低19.65%,年均下降3.9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排放、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分别下降46.2%、18.4%、39.9%、10.7%、14.5%和18.5%,生态明显改善。

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我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优势,加快做大做强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加快风能资源分散开发利用;利用朔州盐碱地、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等未利用土地优势,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抓住国家草牧业试点市契机,大力开发生物质能。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规模的30%左右。探索推广智能电网、多能互补、储能等多种技术创新,形成风电、光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多轮驱动的新能源供应体系,推动单一煤电向综合能源转变。着力开展大型光伏太阳能发电、风电互补发电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形成平鲁、右玉以风电为主,朔城区、山阴、怀仁、应县以光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每年至少认定市级示范社20家,县级示范社每县至少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提升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六个一批”,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即: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亿元的标志性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全国知名品牌;扶持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产销地批发市场和现代农业物流中心;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融合的优势产业体系。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家,10亿元以上的5家,1亿元以上的30家,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26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7.63%。围绕全市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投入,加大种子、土肥、技术、植保、植检等体系的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建设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以及朔州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电子商务平台。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创新沃土,聚合创新资源,营造创新,凝聚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创新体制机制,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推进三大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不断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着眼朔州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战略任务,把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城乡统筹等“五个重点”作为主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发挥现有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依托矿用设备维修技术积累,瞄准矿用设备关键、易损、多用配件,加强与整机装备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精心研究,重点突破工艺技术线和材料处理,研究制造性能更好、价格更优、更耐用的专业配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突破,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由小配件发展成大产业,实现配件生产的转变。结合我市煤炭产业规模大、矿用设备市场潜力大的实际,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或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模式与本地制造企业合作,通过大企业入驻,带动市内制造企业配件生产,重点推进徐工集团与平朔集团的合作,推动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依托我市风电资源优势,与中央、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研发机构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能技术,加快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制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技术、项目建设,搭府机械设备采购、市内重点工程采购、市内企业机械设备采购平台,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装备企业机械设备或配件。引导提升煤机装备再制造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发展3D打印技术、激光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引领朔州装备制造业向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发展。

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突破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困境,提档升级传统服务,形成新的增长点。以朔州城区为商贸中心,引导商贸业向增长极点和发展轴线集中布局;依托怀仁海宁皮革城,高标准打造专业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周边辐射功能;引进国内知名商业品牌和大型商贸集团,建成购物、娱乐、休闲、健身、文化、餐饮等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加强市场管理,提高市场服务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培育批发零售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城区商业、四类批发市场、城镇商业、网络商业等现代商业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市域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网络、商业街、电子商务服务业与无形市场联动的朔州大商贸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5%;进出口总额达到80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6.5%;商贸流通业占P的比重达8%。壮大健康休闲产业。发展特色食材和特色餐饮,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市场;力争引进10个健康产业服务项目,争取建成山西省一流休闲城市,打造晋西北健康休闲产业高地。

第八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发展。把扩大、突出发展型经济作为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突破口,内外需相协调,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型经济。完善对外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建设市场化、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创新合作,健全合作机制,努力开创合作发展新局面。

——优化经济结构。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合理确定自身的职能定位和介入方式,能动地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促进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区域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的结构转变,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得到更高层次的改进,使之更为合理有效。

产业转型取得突破。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彰显特色。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10亿公斤大关,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领头雁工程和草牧业试验试点市建设丰硕,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肉羊年出栏量、人均畜产品年占有量、农民年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五项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煤炭行业进入现代化大矿时代,煤炭生产能力、洗选能力、运输能力均达到2亿吨以上,位居全省第一;低热值煤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迅猛发展,全市电力运营总装机规模达到953.35万千瓦,在建装机规模655.55万千瓦,电力大市初步形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工业固废年消化量达到30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3%,产业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非煤电产业加快成长,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化工、特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逐步壮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增加值由2010年的250.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39.3亿元,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7.4%提高到48.7%。

推进“两大任务”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加快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动力顺利转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消费潜力,优化生产结构,实现产能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作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同发力,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速发展动力转换。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围绕消费新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用好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公品和服务供给。以煤炭行业为重点促进我市传统行业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淘汰规模小、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因企施策,加快分类处理“僵尸企业”。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深化住房制度,实屋征收货币化安置,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序控制土地投放和开发项目建设进度,打通商品房、保障房、安置房转换通道,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着力去杠杆、防风险,积极化解不良贷款,打击非法集资,加强债务管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三农”等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攻坚。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激发全市上下创业创新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充分利用各类工业园区或闲置厂房、楼宇等建设创业。鼓励有条件的创业积极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式的众创空间。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服务业绩突出、社会公信度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创业创新服务。创新政银合作模式,帮助小微企业提高获得信贷支持的能力。引导机构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更多地向创业创新企业投资。鼓励发展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新模式,支持互联网金融机构、股权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不断增强对创业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强化创业创新培训,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创客大赛、创新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丰富多彩的创业创新活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和活力。加大“双创”的宣传力度,营造创业创新,宽容失败、勇于开拓的社会氛围。

第二节做优做强能源产业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务院积极应对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深刻变化,不断创新宏观调控,强化稳定增长战略举措,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简政放权、推进、扩大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我国经济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的发展新。特别是中央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发展、共享发展,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加快实施“一带一”、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重大战略,为我市主动融入、积极承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朔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三章创新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煤化工建设步伐。按照清洁高效、依煤而建、集约发展的原则,以建设晋北现代煤化工为契机,实现煤化工产业布局“化”。通过联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扩大煤化工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节能环保标准,推进煤基新材料、化肥、新能源项目建设,有效提升煤基多联产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精细煤化工升级。重点推进平朔劣质煤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神雾集团煤炭分质梯级利用项目、山西赐润能源400万吨低价煤分质综合利用项目、山西晋煤集团200万吨煤制油项目、山西阳煤集团年产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项目。按照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合成气优化利用,整体集约化、一体化的产业链设计思,形成以煤基清洁燃料(天然气、油品)和煤基高端石化产品(烯烃、芳烃)为主的产业链。鼓励发展活性炭等传统特色产品。到2020年,力争全市煤化工行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烯烃产能120万吨/年,硝铵产能30万吨/年,天然气产能40亿标方/年。

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任务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金融振兴、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三个突破”,着力解决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难题,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积极扶持外向型龙头企业、重点产品,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巩固食品加工、陶瓷、高岭土、药用胶囊等产品出口优势,实施产品、产业升级战略,加快推进与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以日用陶瓷出口为重点,加大国际知名品牌创建力度,扩大出口份额,提升出口利润,力争将“山西省日用陶瓷出口”建设成为“中国日用陶瓷出口”和“世界日用陶瓷”,提升我市陶瓷产业在中国及世界的地位。积极推进特色出口产品与国际商贸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的合作,增强其市场拓展能力和品牌推广力度,不断提高我市外向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六节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依托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绿色、生态、健康”消费趋势,促进绿色食品企业提档升级,构建现代、特色食品产业,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地域特色浓郁的绿色食品工业体系。充分挖掘我市小杂粮的健康保健功效,突出“绿色、自然、营养、健康”的特色,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合作,优势互补,做大做优做强小杂粮加工业。充分发挥我市肉羊养殖和地域品牌的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实施企业兼并组合,培育壮大加工企业,打造知名地域品牌,形成养殖—加工—销售良性发展的产业链条。加强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巩固提升酒类产业。引导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和标准化。加快推品加工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右玉梁威工业园区引进建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形成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推进区域内乳业资源整合和企业间的优化整合。着力推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促进奶源与乳制品加工规模配套发展。做大做精超高温灭菌奶、巴氏杀菌奶、酸奶、奶粉、奶饮料等品种;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谷物奶等适合不同消费者需要的功能性特色奶产品。加快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服务配套中心建设项目和年产15万吨液态乳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牧业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

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以创新驱动、技术牵引为发展战略,强化自主创新,提高应用水平,完善硬条件和软,推动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高端化、加速化发展。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吸引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加工制造落户我市;以采购电子商务为引导,尽快推进B2B、B2C及C2C电子商务模式;依托物流、金融、科技、旅游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结合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创建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数字动漫”等创业园区。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金融、物流、商贸等服务领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到2020年支持建立全市行业科技、教育、卫生、电力、陶瓷、畜牧业、工商、食药、质监等信息化服务平台10个以上。加快推进现代金融业发展,把金融业作为重要基础性产业来规划和培植,强力推进金融振兴与创新,充分挖掘金融领域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提升金融对我市经济的支撑振兴作用。深化市级“助保贷”工作,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设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融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到2020年,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到20%。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技术服务产品。培育我市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促进科技支撑与产业振兴、企业创新相结合,完善“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家庭、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服务高效、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

党管人才原则,贯彻人才优势要求,深入实施《朔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培养与引进并举的人才开发模式,实施各类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程。对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探索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探索建立人才服务保障配套管理办法,开展“朔州人才回朔州”活动,探索建立“朔州籍人才信息库”,鼓励回乡创业投资,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建立健全以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励为主体的人才励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科技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参与科技收益分配机。

第一节培育发展新动力

——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按照“建设全省循环经济集聚区”和“径最多元、产品最丰富、技术最高端”的要求,继续加大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砖、煤矸石新材料的综合利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抓好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项目,提升粉煤灰利用的层次和水平,发展以粉煤灰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各类新型材料,形成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复合墙板、新型耐磨材料等多样化的利用新格局;做优我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提升固废工业园区的循环化水平,力争达到零排放、全循环,打造全国有影响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

“十三五”时期,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战略思维、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下大力气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如期实现。

深入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有力推进,重点领域环节取得阶段性进展。落实煤炭管理体制政策,清理规范涉煤收费,煤炭企业负担有效减轻;取消或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市本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在全省最少,服务效能大幅提高;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试点政策,创新用地管理机制,工业和城镇化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与大学合作建设的固废资源化研究中心,被认证为国家大工业固废及资源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北大学和平朔煤矸石电厂合作建成煤电污染控制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各类技术中心达到7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专利年申报量达到1068件。金融振兴步伐加快。新增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全市银行业机构达到18家,金融机构存贷比由20%提高到50%;山阴农信社改制成功,城区、平鲁区正在推进。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开展“朔州企业家投资在朔州”活动,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9%。对外全方位展开。五年共签约726个招商项目,履约项目389个,履约率53.6%。

第二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指导思想

推进新材料开发利用。以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和“双百工程”示范为平台,以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为主线,以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为基本模式,加快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推动固废利用向绿色材料方向发展,鼓励并引导传统水泥、新型墙材、建筑陶瓷等企业对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进行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粉煤灰、保温耐火材料、地板、家具板材、提取超细纤维等领域的研发、利用及工业化生产。积极发展以粉煤灰、煤矸石、活性石灰和脱硫石膏为原料的材料工业,积极发展石墨烯、碳纤维、保温硅酸钙板等新材料。加强技术研发,突破技术瓶颈,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托北大研发中心,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大固废物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依托晋坤矿产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高档高岭土材料。依托三元碳素公司多项技术专利,开发生产碳纤维、石墨烯材料。为新材料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大力推进固废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借鉴国内外园区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土地收储,投资建设标准型厂房,打造众创空间,吸引外来企业和项目入驻。加实力度,从201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心粘土砖生产,土地资源,为固废建材产品腾出市场空间。重点支持山西三元炭素有限公司碳纤维、石墨烯项目建设,支持润臻公司碳金材料延伸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晋坤公司新三板上市,步入发展快车道。到2020年,建成2—3家全国领先的新材料研发中心,实现新材料工业年产值200亿元。

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强力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城乡就业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平安朔州建设深入开展,朔州建设向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指标全面完成;国防后备力量进一步增强,建成国防教育综合训练和人防疏散,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军民融合进一步深化。切实把民生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重点项目向民生倾斜,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人民生活大为改善。五年实现10.7万贫困人口脱贫。特别是着眼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为民办实事,农村危房,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饮用奶工程、爱心助残工程等等,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公平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以生态建设为战略支点。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体系、生态宜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制度体系,把朔州打造成为生态空间合理、产业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优良、群众满意认可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更高层次上科学规划、全方位推进全市“生态大公园”建设,利用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较好的生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打造“绿城”朔州。

打造“五大”

突出“五个重点”

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引领新的发展实践需要树立新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和省委提出的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六大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思、方向和着力点。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把新的发展贯彻到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努力开创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提升煤炭伴生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按照“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扶持平朔矿区煤炭伴生资源研究开发利用,组织力量对平朔矿区煤炭伴生资源储量、赋存情况精确分析研究,对非金属伴生资源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开采规模,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对金属伴生资源利用开展研究,推动平朔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要注重煤炭开采过程中黄铁矿、菱铁矿、铝钒土、锰矿、高岭土(煤矸石)、高岭岩、风化粘土等金属和非金属煤层伴生矿的开采和,特别是对部分煤种富含的适宜开发利用、应用领域广泛、潜在经济价值巨大的锂、镓、煤珀等宝贵伴生资源,切实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开辟煤炭资源利用新空间。鼓励煤炭开采企业与新材料生产企业进行需求对接,通过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分层开采等技术手段,实现煤炭伴生资源开发水平全面提升。抓好区域内石英岩、方解石、长石资源、粘土矿的综合整治,规范资源开发和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大力促进金融振兴。不断深化金融体制和创新,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力度,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融资机制、方式、服务创新,逐步建成体系健全、竞争有序、运行规范、监管科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多种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开展金融招商活动,吸引各金融机构在我市落户或开办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地方金融机构,组建朔州农村商业银行。扶持发展政策性融资机构,建立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设立村镇银行,试点发展民营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深化与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对我市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争取授信规模扩大和审批权限下放。灵活运用PPP等新兴投融资模式,探索建立引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互助基金,扩大抵押品范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收储、流转、处置服务平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理财和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加快培育上市公司,支持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优秀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上市。创新债券融资方式,引导企业通过发行各种债券开展直接融资。推动险资入朔,强化保险资金在我市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向民间资本金融股权,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设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融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新型地方金融机构加入征信系统,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金融监管部门风险防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监管,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力争到2020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65%以上,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到20%,全社会融资总量比2015年翻一番。

从我市来看,我市具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较好优势。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我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优势和煤炭“十年黄金期”积累的雄厚煤资优势,有空间广阔的地域条件,尤其是大量的未利用盐碱地资源。我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成长型资源城市和全国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晋北煤电的城市。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市发展提供了的基础。政策优势利好长远。我市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唯一的草牧业发展试验地级试点市,我省“十三五”规划在我市布局建设晋北煤电、晋北现代煤化工等,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优势弥足珍贵。我市是“右玉”的发祥地,我们有习总对“右玉”的重要批示,有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进“两大任务”的积极实践,有担当尽责、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等,这些都是保障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宝贵资源。后发优势日益彰显。我市建市时间短,历史包袱轻,城镇化、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都为我们提供了在新常态下参与竞争、加快发展的较强优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习总系列重要讲话为指针,深入落实省委、省决策部署,大力右玉,紧扣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提升“两大任务”工作主题,突出“五个重点”,打造“五大”,调结构促转型,抓增动力,稳增长惠民生,夯基础优,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新子。特别是面对煤炭市场低迷、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不利影响,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敢于担当、奋力作为,困难、迎难而上,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取得长足进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全国生态畜牧养殖。抓住全国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市契机,“立草为业、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的发展思,以“经营”土地推进草牧业,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着力实施大草场、大园区、大龙头、大物流建设,积极构建奶牛、肉羊和肉牛生猪三大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推广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疾病防控新技术,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打造全国闻名的生态畜牧养殖。

同时,必须地看到,我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道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着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重大课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落后,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业经济结构单一、“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经济发展缺乏多元支撑,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第三产业弱小散,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仍是我们的短板;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生态依然脆弱,城乡差距比较明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任务仍然较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提升发展质量的任务艰巨繁重;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程度较低,民营经济薄弱,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和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十二五”后两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滑,企业亏损面扩大,投资方面缺少大项目支撑,经济低位运行局面难于短时间扭转;干部作风建设与反斗争任务艰巨,部分干部思想不解放、不振、不敢担当问题较为突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亟待提升。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第七节全力推进“三个突破”

积极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以山西天朔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电机、电控、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充电设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化附件的研发。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朔州市电动乘用车及专用车暂行管理办法》,研究实行电动汽车购置补贴、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等配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建立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物流、二手车交易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在保障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为城乡区间用电动乘用车创造规范宽松的市场运行,在市、县(区)两级扩大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范围,实行私人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发展规划,支持各类适用技术发展,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关行业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公共场所、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明确各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

专栏2“十三五”时期朔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廉洁和安全发展。廉洁发展底线意识,并自觉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领域,把干部清正、、清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和基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坚守安全发展红线,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全面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法制体系更加健全,明显加强。人民不断扩大,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服务型建设成效显著,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平安朔州、朔州建设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发展常态、社会风尚;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径,把壮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任务,把优质特色农业作为重要品牌,不断推动经济结构全面转型,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使我市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

立足朔州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潜在优势,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日用陶瓷生产、生态畜牧养殖和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五大”。

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宏观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把握我市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是科学谋划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紧扣我市“两大任务”,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我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支撑项目,做特、做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我市打造成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持续改善,形成全市生态绿化体系。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任务,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持续改善,森林、草地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明显提高。

以全面创新为契机,加快推动转型发展,有效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的攻坚期,是全面推进依市、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更是我市凤凰涅槃,推进“两大任务”、加快“六大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径,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重要阶段。必须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明确我市发展阶段的新特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全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移动互联网、电子政务网、行业专网和物联网等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我市互联网出口带宽扩容工程。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发展IPTV、手机电视、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依托朔州联通、阿里云等公司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围绕“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政务”三大板块,打造云平台、云软件、云服务、云终端等环节的“云、管、端”产业链。

——以特色农业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和放大已经形成的朔城区城郊农业、山阴奶牛、怀仁肉羊、应县蔬菜、右玉小杂粮、平鲁马铃薯等农业板块特色和优势,突出围绕我市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自然资源条件,抓住全国草牧业试验试点市的机遇,大力推进“粮改饲”,积极探索种粮耕地调整为种草、建设牧场和草场耕地模式,整合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加快牧草地建设,提升畜产品质量和品质,打造雁门关生态畜牧区的领头雁和核心区、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积极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推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全国绿色转型试点城市为引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和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提高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加强和生态建设,严格执行损害、生态、污染责任追究赔偿制度。

——民生改善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比较充分,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推进教育现代化,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双稳定”农民增收工程取得实效,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安全生产向稳定好转迈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的稳定发展、提升向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扩张转变,从一般性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向现代生活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并重的方向转变,以服务业龙头项目为抓手,强力突破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逐步把我市建设成晋西北现代商贸重地、山西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国内一流及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地。

大力推动煤炭,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围绕“稳中求进保增长、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思,以“科学、吃干榨净”为原则,以全面创新为支撑,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径依赖,做精煤炭主业、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绿色开采,加大煤炭的力度,大力发展型煤等新型产品,由单纯的卖煤转变为卖清洁能源,逐步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优质高效、安全稳定的发展模式,推进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全力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走出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六型转变”兴煤新子。

“在调整结构中找机遇,在提升水平中求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发挥我市煤炭、电力、铝土矿等得天独厚的综合性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新兴接替产业,逐步形成新材料开发利用、装备制造、新型陶瓷、现代高载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新格局。

着力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以“健康、低碳、绿色、高科技”为,以产业化、集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以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成药等领域为重点,做大做强医药企业,打造重点和优势产品。在医药生产、经营、消费环节实施集约化、集中化发展战略,推进企业的规范化生产和管理。充分发挥现有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药品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引进人才,加大中成药研发力度,提升医药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依托怀仁医药工业园,加大招商力度,主动承接京津冀等地医药类企业外迁项目,逐步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全省重要医药产业。

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坚定不移地把投资作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有效投资的强度与深度,进一步提高投资有效性、针对性,在促进供给与需求对接、投资与消费衔接、项目与民生连接上取得更大突破,为推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化投资体制,落实促进投资的政策措施,切实投资者的权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保持投资持续有效增长,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投资,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健全投资决策机制,规范投资资金管理。继续完善“六位一体”等一系列有效抓投资的工作机制,通过抓项目带动投资稳步增长。加大在财税、价格、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抓好投资大、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的基础上,引导投资向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倾斜。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重点谋划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和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支持,有效拓展投资增长新空间。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将扩大有效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把握投资着力点,重点推动有利于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技术进步的更新投资,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能源、现代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投资。落实国家和省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大对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更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开展和社会资本合作,推广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从全省看,省委、省立足全省实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确定并实施“六大发展”、“三大突破”,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加快煤炭“六型转变”,推进“六权治本”等战略举措,为我们加快发展明确了思、方向和径。特别是新的省委班子立足净化生态、实现富民强省目标,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始终保持“三个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为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了强大合力,营造了良好。、国务院和省委、省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展现出的坚定态度、积极作为和务实举措,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第三节“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和战略任务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和园区建设,推进现代化物流业发展,加大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商贸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培育和打造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一批有影响力的物流服务品牌,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化平台,推进物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一中心、八平台”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物流通道建设。依托大秦、京包、北同蒲铁大通道、高速公网及干线公,主动融入京津冀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和丝绸之经济带建设,启动朔州机场建设工作,重点促成大西高铁客运专线朔州段建设。建设和完善7座物流园区,建成枢纽中转型、县市配送型、专业市场服务型为主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构建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北方煤炭物流中心和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搭建中小微企业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着力推动陶瓷产业发展。注重陶瓷产业多元化发展,抓住东部陶瓷主产区受资源、能源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引进和承接资本、产业转移力度,力争在引进建筑瓷、工业瓷和中高档日用瓷项目方面取得突破。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创新,积极推进传统陶瓷产品升级换代,探索推动陶瓷产品向订制化、个性化生产方向转变,形成适应消费需求的产品新优势。引导陶瓷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相互参股、战略收购等方式打造龙头企业,加强陶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配套供应,提升园区企业集中度,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对获得国家级、省级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资金励。积极支持怀仁县、应县组织开展境内外大型陶瓷专业展会,以及“怀仁陶瓷”、“应县陶瓷”等地域品牌运作和宣传活动,巩固和拓展市场。扶持怀仁日用陶瓷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组建跨企业、跨区域技术联盟和企业技术中心,与先进产区优质企业扩大交流合作,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应县陶瓷学院建设为抓手,开展全方位、多类别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煤炭过剩产能退出形成的闲置运输能力,鼓励陶瓷企业与大型煤炭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依托我市日用陶瓷销售辐射优势,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向陶瓷物流项目建设,在怀仁和应县建立集存储、运输、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陶瓷企业申请自主出口权,拓宽销售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和现有装备企业向商品陶瓷包装、陶瓷机械配件加工方向发展。制定朔州市陶瓷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对在技术创新、技术、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或项目给予扶持励。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陶瓷生产为核心,以陶瓷机械配件生产、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为延伸的专业化市场体系。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山西省朔州市发布了《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充分利用煤、电、风、光的优势,以煤为基,多元并进,打造综合能源。打造千万千瓦级煤电。加快发展低热值煤发电和数大容量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在2015年电力运营装机规模953.35万千瓦,在建电厂装机规模655.55万千瓦的基础上,积极规划申报一批新的火电项目,到2020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2400万千瓦,其中:燃煤电厂装机规模800万千瓦;低热值煤电厂装机规模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800万千瓦。形成中煤平朔电力集群、山阴北周庄电力集群、神头电力集群、朔南电力集群。积极促进煤炭企业深化煤电联营合作模式、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引导、培育煤电一体化园区扩大规模,实现煤炭电力行业协调发展,打造山西省最大的煤电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全文如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按照省委“五句话”总要求和“六大发展”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发展质量“两大任务”主题,进一步突出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城乡统筹“五个重点”,打造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日用陶瓷生产、生态畜牧养殖和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五大”,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美丽朔州和“塞上明珠”,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

——提升发展质量。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压缩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以城乡统筹为根本目标。经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城乡协调、区域协调,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推进公共资源在城市和农村的合理配置,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中心城市、大县城、工业园区、特色镇、新农村“五位一体”推进,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基础设施支撑、文化设施支撑,打破一切阻碍要素特别是阻碍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壁垒,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就业有岗位、文化有设施、居住有条件、生活有保障,在统筹城乡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与开发并重,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快我市以“边塞文化”为核心、以“休闲避暑”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突出塞外风情、长城古堡、佛教古建,整合历史文化内涵和地理气候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朔州旅游品牌。以应县木塔申遗为契机,以大广武景区、金沙滩古战场和杀为代表的边塞文化旅游景区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并放大以应县木塔和朔城区崇福寺为龙头的佛教古建文化、以平朔露天煤矿和神头电厂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化、以“右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创业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以古村古堡和特色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休闲体验文化,积极构建应县木塔与恒山悬空寺、云冈石窟、五台山、大广武与雁门关一体化的区域协作旅游大格局,深度融入晋北旅游黄金圈,建设华北地区重要的自驾游,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北方最佳的避暑休闲胜地。加快桑干河的旅游休闲开发。全力打造右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景区体制机制,组建集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公司。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搭建全方位的旅游招商引资平台。多层次完善配套设施。开展旅游公厕标准化建设和上档升级工作,实施“厕所”,新建、改建60座厕所;建设好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停车场,优化景区间交通衔接,新建、改建旅游公100公里以上,完善标识标牌、加油充电充气站、救援点等配套设施;在中心城区或交通枢纽建设功能齐全、信息化服务水平较高的旅游集散中心;开竣工一批星级旅游饭店项目和特色民宿;做好应县木塔、崇福寺、杀、金沙滩等旅游景区的无线局域网建设。强化推介拓展工作,持续加大朔州旅游形象宣传和品牌塑造。到2020年,争取升级1个4景区为5景区,创建2-4个4旅游景区,3-5个3旅游景区;做大1个旅游商城(怀仁海宁皮革城),创建2个旅游名城(朔州老城、应县县城),做强3个旅游古镇(凤凰古城、旧广武城、右卫古城),建设3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00家旅游示范客栈(农家乐)、3000家旅游经营摊点,带动30000个涉旅就业岗位,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70亿元,年均增幅15%。

以“加快经济结构优化、狠抓发展质量提升”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有序、有力、有效的推进“两大任务”。

——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充分利用煤、电、风、光的优势,以煤为基,多元并进,打造综合能源。围绕“六型”转变,做精煤炭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非煤产业,推进“兴煤”;以园区为载体,促进煤电企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产业链,形成煤电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以绿色、环保为特点的新能源产业,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和先进适用技术,以甲醇、二甲醚、烯烃、煤制天然气、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为主导,开发终端煤化工优势产品,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高附加值。

——以循环经济为基本径。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基础性优势,依托煤、发展煤、延伸煤、超越煤,全力打造并做大做强四条煤基产业循环链,即煤—煤矸石—电;煤—电—粉煤灰—氧化铝及氧化硅—铝和铝制品;煤—煤矸石以及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新型墙体材料;煤—煤制气、煤制醇醚燃料、煤基合成油等;鼓励、引导煤炭企业加快产业延伸和资本拓展,实现资本循环、资源循环、产业循环,努力构建资源循环化利用、产业循环化发展、产品循环化生产的发展体系,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打造千万千瓦级煤电。全面推进电力供给侧,以“黑色能源绿色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发展”为原则,加快发展低热值煤发电和数大容量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在2015年电力运营装机规模953.35万千瓦,在建电厂装机规模655.55万千瓦的基础上,积极规划申报一批新的火电项目,到2020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2400万千瓦,其中:燃煤电厂装机规模800万千瓦;低热值煤电厂装机规模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800万千瓦。形成中煤平朔电力集群、山阴北周庄电力集群、神头电力集群、朔南电力集群。按照搭台和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以建立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和签订长协合同为基础的合作为主要实现形式,积极促进煤炭企业深化煤电联营合作模式、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引导、培育煤电一体化园区扩大规模,实现煤炭电力行业协调发展,打造我省最大的煤电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加快煤炭产业升级。按照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矿井关闭、落后产能、僵尸企业退出机制,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有效控制煤炭生产总量,提高煤矿生产集中度,力争到2020年,办矿主体控制在27家以内,煤矿数量控制在70家以内,300万吨级以上矿井数量达到18座,巩固提升亿吨级中煤平朔集团,进一步做强、做精、做细、做深、做优煤炭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合理安排新增产能,重点推进东露天煤矿(2000万吨)、麻家梁煤矿(1200万吨)等大型煤矿的建设,到2020年将全市全部矿井建设成为标准化矿井,全市煤炭产销能力控制在2亿吨左右。提升矿井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智慧矿山建设和无人工作面配套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充填式开采”、“保水式开采”等新型开采技术的研发与试验示范,大力发展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技术,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市洗精煤产量达到1.8亿吨,原煤入选率提高到90%以上,井工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露天煤矿回采率达98%以上,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0%以上。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70.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901.1亿元,年均增长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至5125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2.3亿元,年均增长21.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2.75万元和1.08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恢河治理、七里河综合治理、老城、道桥梁、优质公交、集中供热、供水、绿化、净化、气化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期完成,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2%。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完工,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荣乌高速朔州段、大呼高速朔州段、市区环城高速西南段、生态旅游观光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县乡公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公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每万人拥有公全省排名第一,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建成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立草为业、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探索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领头雁和核心区、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全国生态畜牧养殖。重点推进草业发展四个“1”工程、积极打造畜牧养殖三大板块,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龙头企业。

——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煤炭安全、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新兴接替产业壮大规模,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建设成为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五大”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煤炭产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比率、绿化覆盖率、城镇化率等“四率”水平实现既定目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预定目标。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五节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以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市场前景为引领,以引进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八大园区为承载,加快发展食品、化工、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新兴产业,实现煤炭资源大市向新兴产业大市的跨越。进一步完善和推行煤矿企业领办、兴办非煤项目的“一矿一企”制度,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作风不断改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发展不断优化。特别是近年来,市委贯彻省委“五句话”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吏,持续推进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持续保持“三个高压态势”,全面实施“六权治本”,加强作风建设,净化生态,进一步振奋,凝聚共识,增强信心,有力推动了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向好,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潜力,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格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推动职能从项目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组建朔州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导机构,指导全市企业创新工作。由科技部门牵头建局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统一的科技项目分类类别,统筹资金、项目,建立科技公用信息平台,负责市级科技项目的统一管理。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研发投入机制,将科技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保障重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创办研发中心,提高大型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考核措施。引导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引导本土企业家投入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行列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在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电子信息、陶瓷产业等领域,依托优势企业,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运用市场机制汇聚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围绕制约我市产业创新驱动的关键技术,以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依托,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实体,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积极与外地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深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赋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自主处置权,完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所获收益激励机制。支持办好朔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北大学朔州校区等三所高等院校。建设好我市科技创新和大学生创业园区,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新兴产业孵化、大众创业培训。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建设。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建立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大型科学仪器等共享。加快推进固废工业园区粉煤灰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及中试建设。加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陶瓷、固废综合利用、特色现代农业等为重点的科技攻关。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占地区生产总值(P)比重达到2.4%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件;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元;朔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全部建成,入住科研机构30家以上,在孵企业达到8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共计达到4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超过15%。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牢固树立生态文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我市节能减排、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的市场需求,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积极开发节能环保产品,加快技术研发,强化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煤炭、电力、煤化工、铝镁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装备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在重点用能企业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推进节煤、节电及余热回收利用、能源高效利用等节能技术创新,定期发布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引导企业使用先进节能技术。挖掘工业窑炉节能潜力,实施高节能窑炉等节能技术,推进交通、商贸等领域的节能。加快推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废旧轮胎、废旧汽车、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高效节能家电、办公及商业节能产品,加快推动LED绿色照明产业发展。扩大我市资源综合利用、废旧消费品再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产业规模,加快建设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集群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

全力抓好蒙西—晋北—天津南1000千伏交流输电通道和晋北—江苏800千伏直流输电通道建设,加快朔州电网主网架建设,加大对城市配电网及农村电网的力度。抓住山西作为全国电力体制综合试点省机遇,全面深化电力体制。积极培育售电市场主体,规范售电市场秩序,完善电力交易机制,扩大直供电领域和范围,探索工业园区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体制机制。

共享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共享,逐步建立以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公平、包容、普惠的发展,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稳步脱贫,实现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解放思想不断深入,对外明显提升。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示范性,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积极融入环渤海、协同京津冀、主动融入“一带一”,型经济和对外合作体制基本形成,对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创新脱贫攻坚机制,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十三五”时期确保完成每年减少40个贫困村、2.1万人的任务,如期实现8.3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右玉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鲁区、山阴县全部摘帽。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建设和生态畜牧建设为目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做优一产,优化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粮改饲统筹,农牧结合,使农产品生产更契合消费者需求。做强二产,以市场为导向,全产业链开发名特优产品,向产业链要效益,向品牌要市场,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活三产,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利益分享比例。

专栏1“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四节加快发展先导产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文化实力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浓,人民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文化强市建设各项任务和重要指标基本完成,文化创造活力增强。

“十三五”时期,要把“五大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紧紧抓住影响全市发展的难题和瓶颈,着力解决关键性障碍,以创新为重点,瞄准生态与民生两个短板,按照全省布局建设晋北煤电、晋北现代煤化工等的总体要求,推进“两大任务”,突出“五个重点”,打造“五大”,走出独具区域特色的转型提质发展之。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存量、调整增量、做大总量,全面提升绿色有机食品、现代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等产业的竞争力,为经济再上新台阶增添动力支撑,夯实产业基础。

第三节培育发展新兴接替产业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消费者优先,以新消费为牵引,催生新技术、新产业,以更优质的产品、更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努力把城乡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大型连锁超市、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商贸流通类项目,鼓励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通新兴业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重点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服务点,夯实消费基础,带动消费增长。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强居民消费的信心和动力,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在总结家电下乡、建材下乡、节能产品惠民等鼓励消费政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鼓励居民合理消费的财税、信贷等政策,稳定住房、汽车等大消费,发展教育培训消费,培育健康养老消费,刺激信息消费,升级文化旅游消费,鼓励绿色时尚消费,通过新业态不断发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消费,促进消费升级,要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居民消费便利性,加快完善市场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健全消费者权益,鼓励品质消费,支持消费金融创新,积极稳妥推动消费信贷、家庭理财等新兴消费金融发展。继续多举措开展各种促消费活动,着力完善鼓励合理消费、可持续消费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体制机制。积极落实国民休闲计划和带薪休假制度。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现代农业。跨区域、集群式、板块化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和产业带。四个平川县区重点发展玉米、瓜菜、设施农业和规模健康养殖等高产高效农业板块;平鲁区和右玉县重点发展杂粮、马铃薯、胡麻和生态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板块。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在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规划建设玉米优势生产区,打造一批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开展杂粮产业振兴工程。重点发展燕麦、荞麦、谷子、绿豆等4种优势杂粮,集中打造20万亩有机燕麦、10万亩有机荞麦和10万亩杂交谷子和10万亩绿豆,建设杂粮生产示范县和集中连片的杂粮种植带、种植区,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杂粮专业市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工业化、企业化运作为主,农户家庭生产为辅的,大力推广设施蔬菜专用优良品种、新型材料、新型机具、新型肥料、高效低毒农药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等综合配套技术。全面实施无公害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绿色品牌,推进设施蔬菜适度规模发展,加强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和管理,到2020年,设施农业发展到20万亩。促进果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设50万亩道地中药材和30万亩水果。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完成11.2万亩田间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加快推进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项目,突出抓好7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性耕作和机械深松整地,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粮油高产和蔬菜标准园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种业创新工程。围绕玉米、马铃薯、杂粮、瓜菜四大产业,完善良种繁育、新品种展示示范、种子质量检验、种子信息网络等支撑服务体系,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业体系。农产品品牌塑造工程。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实施品牌战略相结合,以优势企业为依托,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进出口认证的申报工作。财政励与企业宣传相结合,大力打造特色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农机化薄弱环节生产机械补贴力度。推广普及新机具,确保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再提高。

促进现代高载能产业发展。抓住电力体制的重大机遇,依托高载能产业的基础优势,重点推进氧化铝—电解铝—铝材料、石灰岩—乙炔—聚乙烯、铁合金等产业发展。紧紧抓住我市被列入山西省四大铝循环之一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电力和铝资源优势,大力支持晋能铝硅公司与电厂企业合作,通过购买或参股等多种途径,置换电解铝产能指标,建设符合国家准入门槛的电解铝生产规模,并以此为带动,优化,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下游铝材料产业项目,建成铝循环产业,力争“十三五”时期形成电解铝产能27万吨,铝循环产业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依托我市大储量、高品位且易于开发利用的石灰岩资源优势,加快山阴石灰岩开发利用项目建设,重点打造石灰钙工业园区,神雾集团石灰岩—乙炔—聚乙烯产业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石灰岩延伸产业成为非煤产业发展的重大增长点。紧紧抓住电力体制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市和山西电力企业成本优势,通过直供电交易平台,争取优惠电量,进一步推动我市铁合金等高载能产业发展。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毫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已向外资或承诺的领域都应向民间资本,推动全领域、全产业链向民间资本。全面梳理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用地、财税、就业、投资、减负等各项政策,清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障碍。从朔州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和提供更多机会。依法民营企业的财物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权益。按照“提升二产、推进一产、发展三产”的思,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资现代农牧业,支持资源型传统产业加快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民营企业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转型。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子,努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品牌优势、特色优势、协作优势。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互联网+”产业。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落实扶持民营企业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各类创业建设的优惠政策,强化创业培训,深化创业服务,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制度和社会氛围。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的服务。积极推广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并购股权、收购闲置资产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开展“朔州企业家投资在朔州”活动,促进民营经济合作。进一步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政策、、社会和,营造尊重、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到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4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P的比重达到55%;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年均新增1.5万人以上。

协调发展。增进发展的协调性,促进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城乡统筹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围绕民生来谋划发展,做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物质文明和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