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家电报价

第二次国家集采药企的众生百态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编者按】第二次国家集采拟中选结果出来后,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心态不同。跨国药企大而化之,本土药企几多欢喜几多愁。

本文源于玲珑药事,作者为玲珑姐;供行业人士参考。


第二轮国家集采拟中选结果出来了,有预料中也有很多意外发生。

跨国外企MNC的众生百态

犹记得2018年126的第一轮集采时,外企中阿斯利康、辉瑞、礼来、默沙东通用名和规格最多,赛诺菲、礼来、葛兰素、杨森、UCB、日本帝人也有产品进入申报。但最后除了阿斯利康(吉非替尼)和施贵宝(福辛普利)外,其他全部全军覆没。

在联盟集采中,在4+7集采中几乎全军覆没的外企重新调整策略,采取跟随策略,在这次集采中斩获甚丰。

在第二次集采中,33个产品有22家外资企业参与了25个产品集采。

其中拜耳有3个产品:阿卡波糖片、莫西沙星片和铝碳酸镁咀嚼片;葛兰素有两个产品:阿德福韦酯片和安立生坦片。其余的外企均是一个产品参加集采。

很遗憾的是,最终进入到拟中选状态的只有四家外企:

其中拜耳拟中选药品最多,两个重量级产品:阿卡波糖和莫西沙星分别以78.4%和77.7%的降幅拟中选。BI、山德士和新基分别有一个产品拟中选。

 在3次集采中均露面的外企三次集采结果如下:

老牌的外企如辉瑞、GSK等可能是基于这些产品已经不是其重点领域的重点产品,基本类似于放弃了国家集采的竞争。而在联盟集采中曾经取得了胜利的赛诺菲、礼来、默沙东、施贵宝等不约而同这次均放弃了本次的国家集采,分析产品也可以看到这些产品基本属于生命周期末端的产品。

拜耳、山德士、新基、默克、卫材、勃林格殷格翰和安斯泰来均是第一次进入到国家集采中。

拜耳的两个产品:莫西沙星和阿卡波糖是其中国市场的拳头产品之一,所以拜耳公司是势在必得,阿卡波糖即使是面对中美华东、绿叶、北京福元等众多本土企业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以超过第二名绿叶16.7%的降幅最终拟中选。拜耳的莫西沙星片的降幅也在77.7%左右,但莫西沙星的杀价明显比阿卡波糖惨烈多了,拜耳刚好是最后一个拟中选的,真是侥幸。

本土药企几家欢乐几家愁

一共有97家企业参加了第二次国家集采竞标。

其中9家企业有3个及以上的产品参与集采。

如果从集采中标的效率而言,四川科伦(湖南科伦单独统计)、东阳光、恒瑞是招标规则吃的最透、运气最好的三家企业,产品全部拟中选。

扬子江、齐鲁均有4个产品拟中选,接近半数的产品落标。其他类似成绩的有正大天晴和宜昌人福。

幸福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再看看那些落选的企业和产品。

将恒瑞的报价策略与竞争对手一起比较一下,可以看到恒瑞不是特别冒进的报价策略,基本以第二的降幅拟中选,降价幅度在58~65%左右:

东阳光的报价策略与恒瑞不太一样。

看到科伦的报价策略,笔者只能说策略用的太好了,运气真是太好了。

那些落标和流标的产品和厂家

此外,还有几个产品值得关注。

阿卡波糖口服常释剂型4家参与集采,按照规则可以有3家拟中选,但最终仅拜耳和绿叶拟中选,中美华东和北京福元很遗憾都落标。很显然都是没有吃透招标规则导致:

单位可比价”≤同品种最低“单位可比价”的 1.8 倍;

“单位申报价”降幅≥50.00%;

“单位可比价”≤0.1000 元。

三个条件符合一条就获得拟中选资格。

绿叶的策略就很值得一提。

安立生坦片也是这样,4家参与集采,按照规则可以有3家拟中选,很遗憾天晴没有中选。

类似的还有:坎地沙坦和辛伐他汀。

关于碳酸氢钠口服常释剂型的整体流标,几家药企不约而同的报了最高10%左右降幅的报价,从而导致整体流标。

瞎弹总结

GPO(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在20世纪初期即已在美国私立医院的采购活动中出现。医院将各类采购需求通过GPO这样的采购中介进行集中采购,通过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达到医院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鼎盛时期美国GPO组织多达600余家,后经过行业整合和并购,仍然有数十家GPO组织可供医院选择。目前,超过95%以上的美国医院都使用GPO协助其降低采购成本,而一家医院至少是2家以上GPO组织的成员单位。

2016年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开始,重点就是引入GPO。曾几何时,GPO在中国推行举步维艰,还有多家药企联合向当时的卫计委质疑GPO采购,总而言之,一片反对质疑抗拒。但看如今国家医保局组织的第二次集采,已经有很多企业在仔细学习认真研究。他们吃透国家政策和招标规则,深入研究竞争对手的可能策略,不断的进行模拟演练。

与本土企业不同,参与到第一轮和第二次集采的跨国药企,均已在海外市场历练过GPO,所以他们根据自己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重要性与整体战略,来确定中国市场的战略。

笔者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能面对GPO举重若轻,经历国内GPO的洗礼,我们终将能在全球的医药市场中所向披靡,而不是仅仅在中国市场上拼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